其实不少朋友可能已经知道,我们根据不少朋友的反馈意见,专门制作了《盘龙抻拔法》的纯动作版。这个版本没有讲解,只有动作练习。由我们的明星教练——神蒜油亲自示范,绝对倾情奉献。

制作这个版本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可以让大家跟着反复练习。至于练习的一些主要细节和常见的错误,我们已经在第一版视频和公众号文章中已详细说明,练习版只会在必要时进行字幕提示,便于一些朋友参考。

第一版是我们在2018年夏秋之际拍摄。作为我们“神蒜文话”的第一个系列视频,当时的条件还很简陋(现在也差不多…)。纯动作版是我们在上周新摄制,全体人员在零下温度找了个海景练功,冻到发僵。我们已看到样片,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做最后地调试,相信很快就能和大家见面。

原本的计划,是于本周推出第二个系列。但因为《盘龙抻拔法》反响不错,大家练了之后多少都有帮助,因此我们赶工做了这么一个番外,希望可以方便大家的练习。在这里,让我们对于幕后的制作团队表示衷心的感谢~!

揭秘传统武文化,请关注我们!

《盘龙抻拔法》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xplore More

坐式柔韧,轻松搞定腿部僵硬

时值深秋,天气渐冷,喜欢室外活动的朋友要注意保暖。一般我们在运动前,需要进行充足的热身和准备活动,这对于接下来的运动效果和防止意外损伤有很好的效果。而在运动之后,做一套适合自己的柔韧基础训练,可以让我们今天的收获事半功倍。因此,如果你还在为没有合适的场地器械练习柔韧而烦恼,不妨试试我们今天要向大家介绍的主题——坐式腿部柔韧练习,相信一定会对大家有所帮助。 《柔韧性练习》第二期——腿部柔韧性(坐式)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 1 – 通过上次的介绍,相信大家都已经对于如何锻炼腿部的柔韧性,都有了一个直观的体会。其实,压个腿而已,只要方法正确,没必要搞得龇牙咧嘴。通过时间的积累,身体的柔韧性自然会有很大的改善。 传统的压腿方式,大都以站立为主,强调的是全身整体的协调性。我们今天介绍的坐式柔韧,注重的是局部的锻炼。两者配合,效果更佳。 特别适合喜欢埋进沙发里追剧的你 – 2 – 坐式腿部柔韧性练习,可分为曲腿与直腿两种。曲腿的方式又有两种,小腿向内合的盘坐与向外翻的跨坐。盘坐可锻炼两胯前侧、即“鼠蹊”部位的开合。练习时让双脚并拢,将小腿外侧尽量贴于地面,进行上下小幅摆动,尽量放松自然。注意,不要将注意力集中于两膝的外侧。(见“蝴蝶式”) 跨坐不仅需要胯部的柔韧性,对于大腿和膝盖内侧也有较高的要求。膝盖内侧有一十字韧带,长度较短,伸缩空间小,是常见的运动损伤部位。因此,我们不建议进行两腿同时跨坐,而是以一腿伸直的方式进行单侧练习。跨坐对于斜上的腿法有很好的帮助。(见“坐胯式”) 坐时两腿并拢朝前伸直,是站立式正压腿的一种替代。主要练习的是大腿后侧与腰胯后背的松紧。在不能弯膝盖的要求下,上半身应先往上拔,然后折叠向前伸展。整个过程不应出现松腰突肚,这样效果不大。(见“前伸式”) 两腿左右伸直打开的动作,是站立式侧压腿的变化,也可作为横叉的辅助练习。单人练习时,上半身直腰前倾,用身体将双臂前推并着地。练习过程中体会胯部、大腿以及膝盖的韧带的放松和收紧等变化。(见“俯伸式”) – 3 – 与放着不动的耗腿不同,压腿是一个不断向上尝试的过程。除了循序渐进,顺畅放松之外, 练习时还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第一,动作要和呼吸配合。正确的方式,身体在吸气的过程中前倾下压,呼气过程中还原到初始状态。交替往复,呼吸自然。 第二,双手的移动,应确定一个固定的参照路线。例如,在坐胯式与前伸式中,双手应以直腿为进退运动轨迹。在俯伸式中,可以自己正对的中线作为手臂的路线。 – 4 – 柔韧性练习的关键,在于不断调整自己身体的感受和日复一日的练习。须知,欲速则不达。所以,坐式的方法虽然柔和,但相对更安全一些,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来询。 请关注我们“神蒜文话”

重新发布《盘龙抻拔法》

斟酌了半天,发现还是重发就是最好的方式。希望大家温故知新。我们的新系列马上就会和大家见面了。 发现有些朋友以为盘龙抻拔法仅仅指第一期的动作,其实是我们这个系列的名称: 第一期——抻筋拔骨,用于开肩活背 第二期——转环掌,用于沉肘张肋 第三期——大蟒摇头与摇橹,用于脊柱调整 第四期——抽胯提膝旋足法,用于胯膝足踝 另外,有些朋友在网上搜“盘龙抻拔法”,发现有些视频加了密。在这里我们声明一下,我们原创的所有视频都没有加密。最近有不少公众号盗用了我们的视频,有些加了密码。如果有疑惑,请通过我们的公众号文章,或和我们联系。 如有疑惑,欢迎留言。 友情提示,看视频不看文章,好比红烧肉没放糖——难辨其妙。 视频链接(原版+纯动作版) 《盘龙抻拔法》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习武第一堂课——基础中的基础

《传统拳术基础》系列上周末开篇了。第一期是原地的出拳练习,大家有没有一起做做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功夫嘛,就是这么一拳一脚练出来的。But,我们主要是给大家展示和介绍一下传统拳术的最为基础的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依样画葫芦,你们会发现,真的做起来,其实不容易哦。不愿动的朋友也欢迎,毕竟动手动脚怪累的,只要明白就行,理解万岁嘛。 对于拳术基础,我们挑了六个话题,基本涵盖了传统武术中最开始的阶段和最主要的方面。大家都知道武术种类繁多,门派琳琅满目。没有明师传授和自己多年不辍的练习,再与他人交流互补,基本摸不着边。这中间的门道,比起古玩收藏之类来,不遑多让。 (深吸一口气)有带楞的,带刃儿的,带戎绳的,带锁链儿的,带倒齿勾的,带娥眉刺儿的。 所谓各师各法,各找各妈…哦不对,各扎各马。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向大家介绍的这些内容,是一些通用的方法和道理,基本上外家拳各派都遵从了这类方式。以前武术界老师给学生第一堂课调架子开练,差不多就是这样,俗称“开拳坐桩”。 开拳后,师兄指导是常有的事 回来说说这第一期的玩意。老实说,这东西真练好了的人也不多。大家可别小看它,除了我们上次文章中和视频中提到的作用,其实还有一个运动习惯定型的目的。虽然弓马步冲拳没有实战的效果,但是它的魅力在于“正”。在“正”的框架下练习上半身的前向中线发力,和下半身腿部的负荷训练。要想上下身相连,腰胯必须要松活,但在腿部力量出来以前,这是无法体会的。 下一期我们会介绍弓马步转换,展示身法变化中的中轴理念,这是在第一期基础上的进一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本期内容,循序渐进,我们周末见。 《传统拳术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