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晚上我们制作团队开了个小会,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明确了现在的任务,顺便展望了一下未来。最后还是由我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经过三个星期的试运行,整体而言,“神蒜文话”的效果和口碑还是不错的。海内外各大群以及一些团体群反响都不错。目前的情况是,一些之前学过传统武术的朋友,可以较快较好地掌握我们介绍的方法和经验。相应地,很多没有基础的朋友,可能对于这些动作的学习还是有些困惑。

没关系,大家慢慢来。有问题可在各群提问,或者私信我们。大家都受益,才是我们的初衷。我们并不是武术公众号。

关于第二期的课题,考虑到劳逸结合,我们将推出《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文武之道,一张一弛。这个系列纯粹是聊天类的方式,不用大家跟着练,主要是向大家介绍一些常见的,但又说不清道不明的话题。有心的朋友可能会发现很多精华哦。因为我们做的就是揭秘,所以绝对精彩。

哦,对了,最最重要的一点:

《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我是主讲~~~!!
感谢大家的热情和支持。如果觉得我们“神蒜文话”还不错,就分享给周围的朋友吧。

《盘龙抻拔法》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xplore More

脚步沉重无力?走路歪扭拖步?高跟鞋筋膜炎?一招搞定常见腿脚问题

今天向大家介绍我们《盘龙抻拔法》的第四期,主要用于锻炼下盘的抽胯提膝旋足法。这个方法是以传统武术中大成拳的摩擦步、穿裆脚为蓝本,并融合了八卦掌的摆扣步与螳螂拳种的反尖脚的特点创编而成。它对于提高我们下盘(即胯部以下)的平衡与力量非常有好处,同时也是练习裆胯腿脚抻筋拔骨的针对性方法。虽然名字较长,但就只有一个简单动作。顾名思义,在平时练习中,需要大家注意胯、膝、足(踝)三个部位。 《盘龙抻拔法》第四期——提膝抽胯旋足法 YouTube: 优酷: 1.  常见症状症状一:年纪大了腿脚不便 (图片为网络搜取,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对于这个问题,除了长期穿鞋不适或先天的原因以外,主要是由于下肢的肌肉与筋骨无力造成的。由于肌力不足或筋络萎缩,会让人们在行走的过程中出现提膝不够,以及踝部的上下运动幅度过小的现象。这样走起路来既不容易控制平衡,同时为了尽量减少迈步中单腿支撑的时间,又会养成拖着脚走路的习惯。如果长期如此,会影响人体的上半身生理结构,比如出现驼背和腰痛等情况。 症状二:高跟鞋职业病 (图片为网络搜取,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不少长期穿高跟鞋的女生,都会出现足部筋膜炎。这一方面是高跟鞋的斜度让脚掌一直处于非平稳状态,另一方面是由于脚踝的运动幅度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这种由穿着形成的职业病不仅对于脚部有伤害,对于女性的身体健康也有隐患。 2.  如何练习抽胯提膝旋足法来改善这些问题呢 如上所述,大家首先要注意的是胯、膝、足(踝)这些关节。俗话说,人老腿先老。其实说得就是因为这些部位的退化和磨损,让人们感觉行动不便,于是更不愿活动,最后形成全身性的迟缓老化。而人体的各个关节,连接方式和旋转屈伸角度都各不相同,因此必须区别对待。 抽胯:通过抻拉胯部筋骨,目的在于形成运动中有上下班身相连的习惯。所谓上下相连,是指力量的传递没有间断和分隔,可以产生互相借力的效果。这是一般人经常忽略的问题,而在传统武术中则非常讲究。抽胯的目的,主要就是借用上半身来控制整条腿的方式。 提膝:行走中,膝盖的高度决定了步伐的长度。如果提膝不够,步子便短小,会造成步频加快,使腿部肌肉更容易疲劳。练习跑跳一类的运动,高抬腿是非常常见的训练方式。实战搏击中高段的攻击性腿法,也很讲究提膝,以及膝盖角度的控制。从养生健身的角度,提膝只能是上下方向,不可左右甚至打圈。膝盖方向变化应由胯部控制。 旋足:即活动足部及踝关节。通过旋转,可以增大踝部的活动范围,走起路来更加稳固。同时,调节小腿胫骨与腓骨之间的角度,起到锻炼肌体和筋络的效果。这个方法,对于高跟鞋职业病有很好的舒缓解乏作用。 3.  抽胯提膝旋足法在传统武术中的意义 传统武术中有著名的三节论。胯膝足,就是我们下盘的三节。胯部为腿部的根节,膝为中节,踝与足为稍节。以腿法而言,根节连通全身力源,要活。中节控制进攻方向,要顺。稍节是攻击部位,要绷。 从步法上讲,形意拳以腿带胯,迅猛。八卦掌意胯带腿,灵活。传武爱好者可自辨。 希望这个方法可以让大家的问题得到改善,再次感受年轻时步伐的轻快灵便。谢谢收看。 我们两位主播老师也开通了“神蒜文话”的群聊,请关注我们公众微信号“神蒜文话”。 《盘龙抻拔法》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清肺养颜,来自天然馈赠的美味靓汤

上两次和大家分享了简单好用的肚脐贴和柠檬酱,一个是外用的草方,一个是冲调的饮品,今天的我们带来的是餐桌上的一道汤——陈皮百合汤。一样的制作简便,一样的有益健康。当然,除了解渴充饥外,最漂亮的地方,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理气清肺。 《吃喝锻炼,增强免疫力》第三期——陈皮百合汤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1˚ 传统健身理念中,肺五行属金,是内外调和的阀门。要想身体好,多做锻炼,首先要有一个强壮的肺。因此,在不少传统武术和养生方法中,调息理气、开胸翕肺是第一步。 相信大家一定发现了,作为一对吃货,同时也是武学传承者的神蒜兄弟,我们对挖掘整理健康美食也是不遗余力的。 对于吃素的朋友,可以用地瓜代替猪肉,口感也很好哦。 2˚ 制作方法:     将猪肉切片,放入糖、盐、油、料酒和淀粉略腌一下。(用地瓜代替猪肉时,应去皮切块。)     将陈皮洗净泡水半小时,去内侧囊。     将鲜百合与生姜去皮洗净切片。 (用干百合请先泡半小时)                水开后,放入陈皮、百合和生姜。     二十分钟后,放入猪肉(或地瓜)。     搅拌两分钟后,放盐调味即可。 《增强免疫力》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把握正确,才是取胜之道

今次是短兵基础的最后一期,我们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握法和把法,以及对国内龙泉刀剑制作行业的一些现象说些自己长久以来的看法。 《短兵基础》第八期——握法与把法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视频: 短兵握法,指的是在同一位置上,如何根据不同动作,进行有效地抓握器械的方法。它有一定的通用性,也有各类器械自己的特殊性。我们在视频中介绍的握法,同样适用于短棍和其他圆柄类器械,但对于前端过重过大的形制,实用性有待验证。 一般而言,握法中食指与小指往往虚握,形成中间紧两头松的手形,有助于灵活操控和及时变化。同时,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握手僵紧,在需要双手持械的情况下,配手变后手握把,在助一臂之力的时候,不会因两手相互不协调地使劲,造成歪斜抖飘等问题。 把法,是指持械手在器械上的不同位置进行移动的方法。在我们这个系列中,并没有突出的把法变化,但是在练习刀法时,由于刀体重心不断变化,握刀中 一些小位移在所难免。因此,如何自然地调整和让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关于龙泉刀剑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折磨着我们。我们一直想好好地说一说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况。没有称手兵器来练习,练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更甚者会练偏练乱。刀剑制作业者,必须会一点传统器械,必须理解武者对于器械操控使用中一些细微方面的期望,才不愧制匠身份。如同毛笔制作者,要不会书法,不可能做得出让人一笔春秋的名毫。 本系列以单刀为例,向大家介绍了短兵最基本的一些练习方法。如果大家有问题,欢迎给我们网站留言,或加入公众号留言给我们,谢谢! 希望喜欢短兵或刀术的朋友,多多给我们留言哦。谢谢。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神蒜文话” WeChat ID:SpiritualGarlic 我们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