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了理论阶段,我们这一系列的话题,主要还是进行一些必要的名次解释。丹田,作为大家在武术中最常提及的身体部位,就是我们要和大家首先讨论的话题。视频是从武学的角度来简单介绍,我们这里简单和大家说说生活中的情形。

这是一个很奇妙的部位,看似在现代解剖学上无法佐证,但实际在日常生活中却有明显的存在感。比如说,早期的卡车方向盘由于液压系统的简陋,方向盘很重。大家可以回忆一下以前看公交车司机打方向盘时的那个吃力的样子。这时,如果你能用上丹田劲,双手顺时针打圈的同时,丹田在另一侧也顺时针助力,就会很轻松。再来一个例子,不少人都是用过拉力器。在拉开弹簧的过程中,如果你会借用丹田的力量,双手的撕拉劲就会大很多。

脚下也一样。能够体会丹田的作用,走路就会很拉风。将行走细微地与丹田进行协调配合,步法就能轻健有力。提腿高,步幅大,落脚轻。幅度大一点的话,别人会以为你在模仿朝鲜阅兵哦。

其实有不少运动都能利用丹田的特质来帮助和改善。很多人都会对一些运动感到身体不协调。如果你已经练习了几个月,仍不见很大的改善,不妨试试用用你的丹田。比如说,游泳。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会活用丹田,对于很多体力活就会轻松很多。期待大家慢慢去体会和发现。

《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xplore More

继续我们的数字之路——武学中的四和五

上次写了一二三,希望大家还没晕,今天就继续我们的掰手指头数数字。 先说一点,我们在基础系列讲的是大方向,因此在解释三和四的时候,注重的是最主要的,对于细节不在意。比如说,形意拳种的三尖照、四梢齐,与三才四象比较,讲的是意念。虽然也重要,但只能算锦上添花,并不是正途与歧路的区别。所以在介绍中,我们不涉及这些东西,不够高大上嘛~~ (所谓三尖照,即鼻尖、指尖、脚尖,行拳时要上下一线。四梢齐,指的是发为血梢、甲为筋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动作发劲要力透四梢,就可劲发丹田。这些要求有一些具体练法,目的是形成上下一体,从而求得整劲。还是这句话,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上回说到三,这次从四开始。四的具象,最重要的是四象。四象者,在武术中就是方位上的前后左右。这个东西很有意思,还记得之前我们说过的“执着己身一无是处,离开己身无处可求”吗?我们的己身是在坐标系的中点呢?还是在四个方位点上呢? 四象向下细化衍生了八卦。但还有一个人们不注意的地方,就是它与七星的关系。四象永远是正的,而七星永远是斜的。四象练的是步法,七星练的身法和打法。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战术。这两个需要智慧和练习,光靠学是很难的哦。 五主要就是指五行了。金水木火土,相生相克,大家都熟悉,这里就不多说了。武术上主要对应的是一些拳理(包括器械)中生克原理的基本思想。比如高不压、低不架、提按相随等,以及相应的手法变化。 高不压:对方对我上盘劈击,我不应使用下压的技巧 低不架:对方对我下盘挑击,我不应使用上架的技巧 提按相随:用提撩进攻,可跟按压;用按压进攻,可跟提撩 就这样吧,so much for today. 拜拜~~ 《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什么是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间的根本区别?

近几年传统武术遇到了几百年来未曾遭遇过的尴尬——不少传武练习者,在与现代搏击的对抗中惨败。一时间,传武多少年来累积的威信毁于一旦;一时间,只要对于传武进行嘲讽,就能收获网上的叫好声一片。 可是原因是什么?究竟为什么传武变成了现在这个模样?作为传统武术和现代搏击都有练习的我们,今天就和大家来分析一下。 《传武与实战》第三期——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的区别 国内优酷视频: 无论何种技术体系,最终还是要靠人来展现。因此,群体与个体间的区别,就成了非常关键的因素。在这个环节上,从搏击角度考虑,传武毫无优势。毕竟是重竞技的身体对抗,在当今的社会结构中,传武练习者中多老弱病残,是不争的事实。之前我们就提过,实战是种技术。不多加练习,根本没用。双方运动员在台上对抗,结果却让从没试过的观众看成了实战高手。这种事情你信吗? 传武的社会认知也是个大问题。巧立名目、过度包装、夸张虚假、高深莫辨,成了传武发展中的毒瘤和社会对其不满的根源。武术本来是很实实在在的东西,无论是理论还是技术,都是从实际出发。实实在在这四个字,就是很多人很多问题的根源所在。 传统武术是非常精妙的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组成部分。其中的精华,与九州大地自古以来的文化思想非常契合,远非什么太极两仪四象八卦能概括。练习传武,非常需要智慧。很可惜,现代传武人中的绝大多数却很没有智慧。他们没有骗人,只是因为他们先骗了自己。自娱娱人,成了自愚愚人。 至于那些跟风骂传武的键盘侠,其实这些真和他们没什么关系。套用一句流行语,“你大爷还是你大爷”。有空的话,戴上拳套挨个一拳两腿,乘着青肿未消,再来嘴炮三百回合不迟。 《传武与实战》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国内散打与美国拳击的社会区别

散打,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试点开始,近年来一直作为中国武术在格斗方面的一面旗帜,与世界上其他国家不同流派的格斗技交流切磋,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拳击,自十七世纪提出以来,始终是世界格斗界含金量最高的一类赛事。美国作为拳击强国,过去大半个世纪,出了不少名将宿将。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中国散打和美国业余拳击的一些社会基础和训练模式的区别。 《传武与实战》第四期——国内散打与美国拳击的社会区别 国内优酷视频: 1˚ 散打这个名称,据说是出自于“散手”一词。传统武术很多门派,都有“散手”一说。原因是师父拆拳讲招之后,弟子们要讲每个动作分来单独练习,即“散开练习和使用的手法”。改革开放之初,为了体现中国武术的实战性与对抗性,在吸取了当时世界上不少拳台运动的特点之后,结合传统武术中踢打摔拿的特点,逐渐形成了散打的训练系统和比赛规则。 散打属于站立式格斗体系,与国际上其他站立格斗技巧最大的区别在于独特的摔法。散打的摔法动作较小,触发较快,变化较多,别具一格。 通过不断地与其他格斗运动交流,散打从创始之初,就一直在不断改进。不同年代或地区的技法和风格,都会有明显的差异。总体来说,散打发展至今,已经真正成为了国际格斗擂台上的一大技术体系。 2˚ 拳击的出现其实很早,但欧洲的格斗运动训练,早期一直以剑技为主。十七世纪传到了英伦三岛之后,随着工业革命的出现,传统的带有骑士风格的格斗不再被恪守,而丢白手帕的剑技决斗又往往太过严肃,因此渐渐出现了空手格斗练习的必要性。早期的拳击,一般是作为伴随练习或辅助运动的形式出现的。十九实际开始,随着英国的殖民扩张,英式拳击被向全世界推广,并迅速成为了最吸金的体育运动。 1804年,曾任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的汉密尔顿(左)与政敌时任副总统的伯尔(右)决斗,结果就是他成了十美元的头像,也是迄今唯一一个不是总统却印上了纸币的美国人。 美式拳击与英式拳击一脉相承,但传统上,更注重技巧和速度。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大陆开始转播世界拳王争霸赛,顶级的职业拳赛开始被国人了解。其实,中美两国的搏击运动早有交流,例如拳王阿里曾先后三次来中国推广拳击运动,与“北拳王”张立德先生的交流更是传为美谈,为拳击运动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北拳王”张立德先生 3˚ 格斗作为一种运动,需要有相应的社会土壤和民众认知来支持。纵观当今的格斗强国,无一例外。我们据此简单分析,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传武与实战》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