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们“神蒜文话”公众号所一直推广和宣传的“武文化”理念,相信还是有很多人并不理解,或者认为和传统武术没有区别。今天是周末,伺候完了老婆儿子,本精就静静地给大家好好解释一下。

首先要明确的是,何谓传统武术?这里要向那些对武术并不了解的朋友说声抱歉,是我们没有介绍清楚。我们所说的传统武术,是指传承清晰、理念完整、拳械齐全的民间传统武术。这与中国武协官方大力推广进奥运的国家规定套路武术有本质的不同。传统武术在国外被称为Traditional Kungfu,国家规定套路武术被称为Contemporary Wushu。两者之间的区别之大,好比铁人三项与艺术体操,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东西。一个追求实用效果,一个注重动作好看。比如旋风腿,前者练习注重的是启动的突然性、腿法的杀伤力和身法的防守反击角度,后者关心的是如何跳得更飘逸,如何把转身的动作从360度变成720度,或者落地时如何接一个劈叉。同一个动作,前者可能叫走马双扣,后者可能叫马步压肘;同一势刀法,前者叫举火燎天,后者叫跪步架刀……

河北尚式形意拳刘俊峰先生的顺步崩拳(运动中攻击意味明显)

2016年全国形意拳套路冠军的顺步崩拳(原地低马步,对方早跑了)

简而言之,传统武术是原汁原味的招式技法。要判断你学的是不是传统武术,其实非常简单:

问题一:每个动作你都知道用法吗?

其次,传统武术也不同于散打拳击等现代的擂台搏击术。擂台搏击是一种现代的体育运动,它背后的民族传统文化含量很低。就像满汉全席对比快餐,如果从吃饭的首要需求——填饱肚子出发,快餐有效地多。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可以说10年、20年后的搏击技术会比现在的更有效。因为给定规则下,技术体系内一定会存在一个最优解,所有不同的风格一定会慢慢汇聚成十分类似的情况。但这个有效的角度是技战术和训练,而不是思想内涵。

传统武术背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底蕴使得它形成了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我们称之为武学。它的实用性虽然目前不被大众接受,只是时机不对。这也是我们想一点点给大家介绍的。

问题二:每个动作你知道了用法,但你用得出来吗?

如果对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传武人有80%,那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敢肯定的人,可能只有不到5%。

问题三:如果传统武术的不能打,还有传下去的必要吗?

(传统武术的真正敌人——武文化掠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个例子。如果你有几件汉唐时期样式的衣服,估计很少有人有勇气将它穿出去上下班工作会客,因为这和奇装异服没什么区别。但如果一个设计师,将这些衣服中的元素提炼出来,和现在的流行服饰进行适当地结合,你愿不愿意穿呢?这些元素不光能和现在的款式结合,相信和50年、100年后的款式也能结合,永远也不会过时落伍。

这些元素就是文化,或者说文化脉络就隐含在它们之中。根本原因不在于是圆是方、是云是彩,而是人们心底里对于同源文化的一种自然认同感和亲近感。

日本以文化保留完善著称于世。在每年都举办的全日本古武道大会上,很多流派的现状令人唏嘘,技术水平令人啼笑皆非。

不少朋友知道我们师兄弟学的一门主要传承是太极梅花螳螂拳。螳螂拳在武林中以手法精妙著称,二十世纪前,成书的拳谱就有至少七本。仅拳中摘要六段,就有三百六十手,变化万千,拆拳讲解起来,几乎将人类能想到的各种攻击、防守、转换、承接,都算计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梅花二字,指的是每手五连,如同梅花朵朵,令人自顾不暇。拳谚云,五膀三节进,八刚十二柔。门内拳术至少十五套以上,同时器械也非常可观。刀枪剑戟各有体系,更有独门双手剑术,既合古谱,又为近代双手剑之始。

但是,我们一招都不想讲。不是保守,而是招式本身并不是我们想说的文化。我们和所有其他武术公众号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讲的是原理,是根本,是那些别人一知半解,却最关键的基础。这是一种方法和思想,是合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光适合习武之人,更对于一般不练武的朋友也会很有帮助。

外调身息,内养文化。摆脱困扰,享受生活,才是有智慧的人会选择的。

《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xplore More

现今的传统武术究竟缺了些什么?

对于传统武术,目前有一个几乎是代名词的成语,叫做“博大精深”。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几百年的传承中,发展和衍变出了太多系统和门类,繁复冗长,很难梳理。而且,这也代表了社会对于武术的不了解和迷思,雾里看花,玄之又玄。 当然,博大精深,在一些人眼里,也是一种讽刺或自嘲。 《传武与实战》第五期——传统武术的缺失 国内优酷视频: 1˚ 但凡一种事物有了历史,就多了一份宝贵财富。可以玩味的东西多了,人们的谈资也丰富些。同时,负担也会多一些。这种负担,主要就是所说的规矩,也就是“传统”。 大多数“传统”都是好的。就传统武术而言,里面的规矩道道几乎数不胜数,目的都是为了让弟子学生懂得明白一些道理或技巧。同一个道理,要让不同的人理解,可能需要不同的规矩。就像生病发炎了,说是对症下药,还是先试着每种消炎药来上一个疗程吧。全都试过了?没关系,新药在研发的路上正向我们赶来。 2˚ 虽然大多数的规矩和方式都是有帮助的,是正确的。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交流方式的变化,知识的获取发生了极大的改变,相应地,知识的传授方式也就需要变化更新。这时,传统的一些规矩做法,就自动成了默默反对的声音,站到了对立面。很多人此时的取舍,决定了他的境界,甚至成败。 这绝不是说,为了发展,可以不顾一切传统。关键在于人们是否明白了具体的规矩创立的原因。学习有个先后,理解也有不同方式。至少在传武上,结果一般比过程重要。所以即使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必须的,有效的方法总是受欢迎的。 也就是说,用现代的规矩代替传统的规矩,或许有意想不到效果。或者说,用现代人可以理解的方式来代替古代的方式,才是传承者该做的当下。 “你就是个古人!” 别误会,我们在赞美你哟! 《传武与实战》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技击与拳理略说

终于发布新视频了~~~ 《传统武文化基础》第七期——技击与拳理略说(上)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传统武文化基础》第八期——技击与拳理略说(下)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之前几天都是在重新发布我们之前的视频,本来应该在前几天开始发布《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的最后三期,但实在好忙,一拖至今。大家多多包涵。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技击与拳理的一些联系和思想。众所周知,传统武术的本质是实战。练武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练和用。练为增强和保养,用为消耗和伤害。传统上,练是为用服务的,一切以用为本。过去的实战,例如战场或械斗等,关键是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对对方进行有效的杀伤,因此就必然会有方法和窍门。这就是拳理。虽说拳理也是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细节上,针对练功、表演,或实战等不同目的,也有不同的侧重。所以,如何正确的理解其中的含义,就颇为值得玩味了。 这个视频,只为讨论一下拳理中一些常见的本末关系,目的是希望大家发散思想,不受固见所左右。明白练习的目的,目的不为自我陶醉,而是应该回到根本中来。 《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健康生活,从腿开始——《柔韧性练习》系列第一期

近期我们收到很多朋友的问询,尤其是看了第三个系列《拳术基础》后,不少人都对腿法练习很感兴趣,但对于如何增强自己身体的柔韧性却不了解。对此,我们再次对发布计划进行了调整,单独做一个《柔韧性》的系列,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经验。 《柔韧性练习》第一期——腿部柔韧性(站立)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 1 – 首先还是要称赞一下愿意尝试的朋友,你们都是健康生活的真爱粉。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拉筋压腿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怎么说呢?我们的看法是,对也不对。如果你只是被动地去练习,而且只是一味蛮拉硬掰,那绝对生不如死。但如果你是主动地去增强自己这方面的身体素质,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其实也没多大痛苦。因此,锻炼柔韧性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明白如此做的必要性,以及是否掌握正确的练习方式。这就是我们要帮大家解决的两个问题。 – 2 – 通常我们的上半身比下半身更灵活,而下半身比上半身更有力。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也就是下半身、或者说腿部的柔韧性,对于普通人而言,是很容易缺乏锻炼的。因此,我们柔韧性练习的内容,就从腿部开始。 练习柔韧性,第一步是要让身体热起来,我们称之为“暖身”。其关键是,需要让之后所要抻拉抽缩的关节或部位得到充分的舒展和活动。这里我们强烈建议大家采用柔和放松的暖身方式,而不是紧张剧烈快速搞定。 首先,我们可以按上一系列中介绍的各种直摆型腿法进行低强度的练习。(《拳术基础》中“正踢与侧踢”、“里合与外摆”两期) 然后,当我们的髋关节和腰胯韧带得到了充分的活动和预热之后,建议采用如下“左——右”和“前——后”的摆腿方式: 左——右 前——后 这个方法可多练,始终以放松腰胯为要点,在此基础上以腿部摆动来带动髋部练习。 – 3 – 暖身放松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压腿”练习。压腿,传统武术中也称为“耗腿”。顾名思义,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本质上,压腿的目的是为了在姿势定型后,松开身体各类不必要的紧张,包括因为支撑或平衡而带来的各部肌肉和韧带的负荷。通过长时间的固定姿势练习,让身体慢慢适应这类消耗,开始学会放松,才能真正起到柔韧性的增强锻炼。 下面是最常见的正压腿与侧压腿: – 4 – 除了视频中提到的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问题,就是压腿动作的规范性。 正侧压腿的区别,并非体现在腿部本身,而是腰胯的方向。正压腿,需要正对前方,而侧压腿,则是朝向左右。但是,这种方法如果练习不当,很容易造成韧带拉伤或腰背肌肉劳损。因此,除非你有武术或舞蹈等基础,我们建议大家采用适合自己的角度,循序渐进,不可心急。 – 5 –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我们师父的说法:功夫不是一天练得的,病痛也不是一天形成的。为了享受美好人生,练一分得一份。从现在开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