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传统拳术基础》系列终于和大家见面了!!作为我们的第三个系列,应不少读者的要求和建议,我们将会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传统武术中的拳脚基本功法。这些动作和练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一些身体的基本素质,以及为了以后的训练打下必要的基础。

《传统拳术基础》第一期——并步冲拳与弓马步冲拳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不少朋友都反映,由于没有武术基础,对于我们文章和视频中涉及的一些概念不太理解,希望能够补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对此,我们将原定的计划进行调整,结合过去的一些样片和补充资料,重新编辑和录制,于是便有了这个全新系列单元。第一期的定步弓马步冲拳是在2018年夏天拍摄的,原本的想法是拍一些补充镜头和简单说明,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如果效果和后几期有差别的话,请大家多多包涵。

所谓定步弓马步冲拳(实在想不出简单的名字),就是原地的弓步冲拳和马步冲拳。弓步和马步,对于传统武术来说,好比拳架之父母。架势,简单可以理解为练武过程中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比如“这个人一看就很有架势”,其实说的是这两方面看起来不错。协调和稳定,需要一定的力量和技巧。弓步和马步,就是锻炼力量和技巧的基本通用方法。

(当然,架势的意义并非肤浅的亮个相耍个酷。真正的韵味,在于“势”。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讲究“势”,以后和大家慢慢讨论。)

传统武术中,将原地的桩法,有时成为桩步或步型,例如弓、马、虚、扑、盘等;将进退间两腿的变化,称为步法,例如垫、插、盖、扣、跺等。

        § 马步:形如骑马,双脚分开跨立,为一字型桩步。

马步

        § 弓步:也称弓箭步(前曲后直,如同前弓后箭),为十字型桩步。

弓步

一字和十字,概括了人体上下盘主要的运动态势。因此,练习定步弓马步冲拳,就是锻炼在身体主要出现的姿势下出拳发力的运动习惯。

最后提醒一下,在练习原地的定步弓马步冲拳时,不应出现明显的拧腰转胯。不少练习者都会出现此类现象。定步冲拳时,应该看好自己的腰胯,不要随意晃动。

在上身放松、下身站定的情况下,出拳要有力,腰胯不能动,这样才有意思。

《传统拳术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xplore More

习武第一堂课——基础中的基础

《传统拳术基础》系列上周末开篇了。第一期是原地的出拳练习,大家有没有一起做做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功夫嘛,就是这么一拳一脚练出来的。But,我们主要是给大家展示和介绍一下传统拳术的最为基础的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依样画葫芦,你们会发现,真的做起来,其实不容易哦。不愿动的朋友也欢迎,毕竟动手动脚怪累的,只要明白就行,理解万岁嘛。 对于拳术基础,我们挑了六个话题,基本涵盖了传统武术中最开始的阶段和最主要的方面。大家都知道武术种类繁多,门派琳琅满目。没有明师传授和自己多年不辍的练习,再与他人交流互补,基本摸不着边。这中间的门道,比起古玩收藏之类来,不遑多让。 (深吸一口气)有带楞的,带刃儿的,带戎绳的,带锁链儿的,带倒齿勾的,带娥眉刺儿的。 所谓各师各法,各找各妈…哦不对,各扎各马。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向大家介绍的这些内容,是一些通用的方法和道理,基本上外家拳各派都遵从了这类方式。以前武术界老师给学生第一堂课调架子开练,差不多就是这样,俗称“开拳坐桩”。 开拳后,师兄指导是常有的事 回来说说这第一期的玩意。老实说,这东西真练好了的人也不多。大家可别小看它,除了我们上次文章中和视频中提到的作用,其实还有一个运动习惯定型的目的。虽然弓马步冲拳没有实战的效果,但是它的魅力在于“正”。在“正”的框架下练习上半身的前向中线发力,和下半身腿部的负荷训练。要想上下身相连,腰胯必须要松活,但在腿部力量出来以前,这是无法体会的。 下一期我们会介绍弓马步转换,展示身法变化中的中轴理念,这是在第一期基础上的进一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本期内容,循序渐进,我们周末见。 《传统拳术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筋强骨壮——健康的重要隐形指标

“健康”二字中的“健”字,本意也是(身体)强壮、(品性)正直。现代医学常用的身体健康指标,有时候与我们的直观感受不尽相同。生活中,我们常用”神清气爽”或“精神抖擞”来形容身体状态比以往感觉要好。简单来说,与生病体弱相对,我们认为身体好的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就是有力气。 “有力气”这种说法其实很有意思。现代的运动生理学告诉我们,想要绝对力量大,在不改变其他条件(如体重)的情况下,肌肉锻炼和发力方式是我们主要的训练方式。但大病初愈,这些条件并没有多少变化,究竟是什么让我们觉得力量大了呢?答案就是我们的主题——筋骨。 请使用优酷(国内)或YouTube(海外)观看系列视频,关键词“盘龙抻拔法”系列。国内优酷视频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A1OTIyNzIwNA==.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国外YouTube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eSfxB8WbbQ&list=PLURg6Ona4cdBj7KezNifyoabrpiPr7RQA 以前传统武术中有一种锻炼方式,大家可能在早期香港动作片中都见过,南派叫抓坛功,北派叫泥球功。这种方法练的就是力气。通过手指(稍节)抓重物,在尽量不借助肌肉力量的情况下,结合一定的呼吸方式,反复锻炼筋骨力量。这种方法,可以极大地增强练习者的手上功夫。它又有长短时间之分。长期的练法需要若干年,潜移默化循序渐进。而短期的练法,虽然可以在很快的时间内达到类似的效果,但往往会有一定的透支和损伤。因此,我们对于普通人群并不建议。 (图片为网络搜取,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那么力量和肌肉与筋骨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的呢?这个说起来很复杂,简单地说,就是肌肉主要针对的是静态绝对力量,而筋骨则是与瞬间爆发力量有关。而在格斗中,反应速度、起动速度(敏捷)和爆发力这三者,是决定运动员专业素质最重要的指标。日复一日的练习,就是为了能在这些方面有些许提高。这也是健美与格斗的区别,前者力量的作用时间长,而后者讲究的是瞬间冲量。打个架嘛,又不是要你面对面把对方推出地球。 因此,增强筋骨,不仅对人体的协调性和柔韧性有帮助,对于力量也是十分重要的。现在大家知道,我们介绍的抻筋拔骨有多金贵了吧!!老实说,这些东西绝对是门里人千金不换的哦~ 其实很多动物体型比人类小很多,但瞬间爆发力远超我们相应的程度。比如说,犬类后腿筋腱的发达程度,就远非我们人类身体任何部位能比。养狗的朋友,看到这里不妨去研究一下自己爱犬的后腿,说不定有一天你就能悟出一个道理——那啥,“狗腿子”就是这么来的吧。 (图片为网络搜取,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盘龙抻拔法》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天下刀法第四技——抹!!!

盛夏已至,大家注意防暑降温。虽说“冬练三九,夏练三伏”,不过天气太热,并不适宜这么用功。健身养身的角度,可持续发展才是硬道理嘛。 《短兵基础》第七期——抹刀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视频: 抹刀,代指一切横向运动的刀法。传统武术中,纯粹的抹刀很少出现,通常是作为刀法转换中调刀的形式出现。细节决定成败,只有将每个小处都搞清楚,才能真正掌握整体。因此我们就来说一说抹刀的一些特点。 抹刀分里外,主要靠身体旋转进行运刀。同时左手随时准备配合刀势,进行手法补充,使后续刀上技法能够于对方空档处奏效。那么为什么在练习传统的单刀招式上,抹刀总是被夹杂在其他动作中,存在感这么低呢? 一来,抹刀本身并不好练,如果没有掌握刀身协调,或者更具体一点地说——“刀背藏身”的话,往往把握不住分寸。二来,抹刀是“单刀看手”的一大类实战技法的基础,毕竟拍捋封採等手法都是左右变化,等闲也不好点破。 虽说单刀,但也分花刀、快刀、圈刀与重刀。抹刀由于水平运动,变化身体两侧,因此关键在于起承转合之间的变化。其中一些技法,因为刀刃弧度的缘故,可以反向借用,是为重刀法。 最后,在练习时要注意横抹时身体的开合角度和刀的移动空间。同时,手腕的收放也须仔细体会,切勿将其练成砸意。 希望喜欢短兵或刀术的朋友,多多给我们留言哦。谢谢。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神蒜文话” WeChat ID:SpiritualGarlic 我们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