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拳术基础》系列上周末开篇了。第一期是原地的出拳练习,大家有没有一起做做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功夫嘛,就是这么一拳一脚练出来的。But,我们主要是给大家展示和介绍一下传统拳术的最为基础的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依样画葫芦,你们会发现,真的做起来,其实不容易哦。不愿动的朋友也欢迎,毕竟动手动脚怪累的,只要明白就行,理解万岁嘛。

对于拳术基础,我们挑了六个话题,基本涵盖了传统武术中最开始的阶段和最主要的方面。大家都知道武术种类繁多,门派琳琅满目。没有明师传授和自己多年不辍的练习,再与他人交流互补,基本摸不着边。这中间的门道,比起古玩收藏之类来,不遑多让。

(深吸一口气)有带楞的,带刃儿的,带戎绳的,带锁链儿的,带倒齿勾的,带娥眉刺儿的。

所谓各师各法,各找各妈…哦不对,各扎各马。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向大家介绍的这些内容,是一些通用的方法和道理,基本上外家拳各派都遵从了这类方式。以前武术界老师给学生第一堂课调架子开练,差不多就是这样,俗称“开拳坐桩”。

开拳后,师兄指导是常有的事

回来说说这第一期的玩意。老实说,这东西真练好了的人也不多。大家可别小看它,除了我们上次文章中和视频中提到的作用,其实还有一个运动习惯定型的目的。虽然弓马步冲拳没有实战的效果,但是它的魅力在于“正”。在“正”的框架下练习上半身的前向中线发力,和下半身腿部的负荷训练。要想上下身相连,腰胯必须要松活,但在腿部力量出来以前,这是无法体会的。

下一期我们会介绍弓马步转换,展示身法变化中的中轴理念,这是在第一期基础上的进一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本期内容,循序渐进,我们周末见。

《传统拳术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xplore More

手臂大风车,轻松搞定肩背不适——柔韧性练习第三期

本精最近在国内省亲和深造,主要习得了微信和支付宝扫码技能,感觉瞬间从美国的信用卡生活方式,升级到了国内的二维码时代。同时也应刘师兄的邀请去成都潇洒了一回,在经受了麻辣考验的同时,去了一些道教名山清寡内外,也拜访了一些大师。总的来说,任务很重、收获很大、信心很足。因此造成的缺更,在此向大家抱歉。 还是要还的。但怎么还?什么时候还?我先欠一次压压惊。 – 1 – 柔韧性练习的目的,既可以增强我们健身锻炼的效果,也可对于一些伤痛隐患起到一定的缓解和自我调节作用。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年龄的增长,我们上半身首先出现的问题往往与颈椎和肩膀有关。 因此,在上两次和大家分享了腿部下肢的一些简单有效的柔韧性练习方法后,这次我们将介绍一种上肢肩背的运动——抡臂。 《柔韧性练习》第三期——手部与肩部柔韧性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 2 – 抡臂分解动作: 单手正向 单手反向 双手正向 双手反向 双手交叉1 双手交叉2 抡臂这个动作,在不少运动中都有出现。在传统武术中,它可算是一个经典的基本功动作,甚至在一些拳派中,它是非常重要或很有代表性的。 抡臂练习与我们俗称的“王八拳”十分相似。俗话说,自然就是美。 – 3 – 肩部可以说是人体大关节中自然活动幅度最大的一个部位,由于其连接主要以肌腱和韧带而非骨骼为主,灵活的同时也容易造成脱臼损伤,因此练习时应适度。 肩膀脱臼在剧烈对抗运动中比较常见 由于柔韧性练习方面,手部的难度远大于腿部,因此与腿部练习不同,手部锻炼尤其要注意关节的松和两臂的沉,切忌耸肩或僵紧。练习抡臂时,两臂应尽量贴身做竖圆运动,不要出现在身体侧面打圈的情况。可以的话,不妨做到上贴耳,下贴腿。 – 4 – 做正向或反向抡臂时,上半身尽量不要随之左右转动。两臂松沉的同时,利用旋转的惯性,将肩背肘关节的筋骨拉开。注意,这个动作不求快,而是协调一体。 做正反摇臂时,身体可略微借位让开,不要硬拗或硬撑。一般来说,抡臂时最困难的角度是手臂水平向后的位置,对此我们可以借用此时正在体前一侧的手臂的运动来帮助协调。 – 5 – 一些简单改善肩膀问题的方法:

全方位带你练习抻筋拔骨——《盘龙抻拔法》纯动作版上线!

前几天已经和大家预告,我们特别赶制的纯动作版《盘龙抻拔法》正在进行紧张的后期制作,今天终于和大家正式见面了~~! 请使用优酷或YouTube观看系列视频,关键词“盘龙抻拔法”系列。 1. 纯动作版: 国内优酷视频地址: 第一期:开肩活背 第二期:转环掌 第三期:大蟒摇头与摇橹 第四期:抽胯提膝旋足法 国外YouTube地址: 第一期:开肩活背 第二期:转环掌 第三期:大蟒摇头与摇橹 第四期:抽胯提膝旋足法 2. 原版: 国内优酷视频地址: 第一期:开肩活背 第二期:转环掌 第三期:大蟒摇头与摇橹 第四期:抽胯提膝旋足法 国外YouTube地址: 第一期:开肩活背 第二期:转环掌 第三期:大蟒摇头与摇橹 第四期:抽胯提膝旋足法 这个版本的动作还是以四期的方式发布。这样是为了方便大家可以针对每一个动作进行反复播放,巩固加强,达到养健效果。已经熟悉的朋友也可以注意一下细节方面,参照视频中的示范进行调节。海外观众可以看YouTube,原版视频我们已制作中英双语字幕,纯动作版无需字幕。希望大家可以介绍给周围的朋友哦。 最后,对于新入群或刚刚关注我们的朋友,请参考我们之前的文章,与视频一起结合练习。再强调一下,抻拔关键要用力,绝非放松。 至此,我们第一期《盘龙抻拔法》已告一段落。如果大家有问题,欢迎关注我们公众号并留言。对于抻筋拔骨这一基础要求,我们会在以后的其他专辑中也会简单提及。 接下来,我们将定期发布后续节目。目前我们已拍摄了五期(近三十个视频)节目,除了《盘龙抻拔法》之外,还有很多很多精彩系列。毕竟,这只是我们第一期,一切才刚刚开始。希望大家多多关注,多多支持。 《盘龙抻拔法》系列 神蒜文话

腿部曲线的锻炼和塑性——摆动

其实,享受生活,本来就没什么标准。 神蒜精 在了解了上一期介绍的腿部正踢与侧踢的方法之后,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的是之后的第二步,腿部练习内容中的里合腿与外摆腿。 《传统拳术基础》第四期——里合腿与外摆腿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 1 – 随着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腿部的运动和练习,成为了都市生活中较常见的一个话题。由于双腿长期承载着我们身体的重量,始终处于受压状态,因此我们建议的锻炼方式,是进行合理和针对性的拉伸运动。这样不仅能有效缓解腿部的疲劳乏力,恢复活力,也可以练习大小腿各侧,使肌肉线条更加匀称健美。 – 2 – 在东方传统的健康锻炼方法中,主要是有踢腿和压腿两种。在武术中,有时也称为溜腿和耗腿。我们在第七期会与大家介绍一些非常有效压腿方式,但从先后顺序上,建议大家采用先踢后压的练习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未热身前不当压腿造成的韧带或关节拉伤,同时,踢完再压可以让你的柔韧性得到轻松地进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3 – 结合我们上一期介绍的正踢与侧踢,今天的里合与外摆同样属于直摆型的腿法。因此在整个过程中,起腿一侧不应出现膝盖弯曲的现象,应尽量保持直起直落。 里合腿 (有一些朋友对于上一次的正踢与侧踢中,支撑腿是否要有一定的弯曲有疑惑。这里我们做一下解释:踢腿的过程中,支撑腿应有略微的弯曲,这是由起腿发力的模式决定的。站在实战腿法的角度,攻击力点的一瞬,支撑腿要么往下蹬地,要么随身体前进而松随,两者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同时这也是一种松紧的变化和自我的调节保护。) 外摆腿 里合腿与外摆腿是两个类似对称的逆运动。前者自外向内,后者自内向外,都是以大腿根部的髋关节为支点,以整条腿为力臂,进行体前划弧。从正面看,踢腿时犹如左右划了两个圈。 由于人体的结构,髋部是最易出现运动角度萎缩、也是最难改善柔韧性的关节之一,因此一定要经常进行适当的练习。 – 4 – 两种腿法需要注意的地方: 起腿的过程中与手的配合。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应尽量用脚去踢自己的手,而不是由于暂时无法踢到,就用手去拍脚。后一种情况,会让我们养成不正确的练习习惯,人为设置了一个心理上限。 踢腿应该侧起侧落。这两种腿法,在起落的两个时刻,都应该尽量从侧面走。这是由于我们希望尽量锻炼髋部斜侧的柔韧性,以及延长腿部在空中的时间,从而起到控腿的效果。 其他一些诸如步法的配合和身法借位等细节,仍需大家在练习中去慢慢体会。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