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我们最大的对手是自己。

神蒜精

经过一个星期,相信大家已经对于正向和侧向踢腿有一定的了解。今天我们就和大家简单说一下踢腿的好处和一些不同的锻炼方式。

– 1 –

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人需要长时间伏案或不能离开位置,因此往往一坐就是几个小时。这样的姿势容易形成的问题,就是上半身堆积压力大,而下半身却得不到锻炼。我们在年轻时努力拼搏尚不觉得,人到中年后就会慢慢浮现出来。对于办公室常见的鼠标手、颈椎和腰间盘问题等问题,我们之前在《盘龙抻拔法》中介绍过一些很简单有效,基于传统武术的锻炼方式。今天我们说一下腿部的锻炼方法,踢腿。

– 2 –

随着年龄的增长,腿部机能开始渐渐衰减。俗话说:人老腿先老。没有强健的下肢,人们就会不愿意运动,所以摆脱亚健康状态的第一步,就是要迈开步子,让双腿活动起来。但不正确的练习方式,也会适得其反。

腿部运动的关键,除了肌肉力量以外,主要是要增加跟腱韧带的强度。跟腱是肌腱的一种,属于肌肉组织。韧带是白色带状的结缔组织,附着在骨骼肌腱上,像胶水一样把你身体五脏六腑粘挂固定起来。简单来说,跟腱决定了人体的走、蹬、跑、跳等运动方式的强健度,是人体最强的肌腱之一。韧带决定了腿部的运动的协调性和承受度。跟腱是爆发力的关键,而韧带是运动作用后,你能不能受得了。

长时间穿高跟鞋,会造成跟腱萎缩。各位高跟控,你们自己掂量着办吧…

– 3 –

人体腿部的跟腱与韧带分布,主要可分为腿部的内侧、外侧和后侧。正常的生活状态下,很少人会对于它们有感觉。

腿部肌肉解剖图。白色为肌腱,红色为肌肉。

这些部位平时基本处于压缩状态。长时间地单方向做功,会产生难以恢复的损耗和整体机能的下降。我们介绍的正/侧踢腿,本质是传统武术中抻拉跟腱与韧带的一种方式,反方向活动一下,让它们休息一下,换个心情。

– 4 –

无论是正踢或侧踢,关键之处有两个。

正踢腿

侧踢腿

  • 你的注意力要始终集中在自己踢起的脚跟。脚尖回钩的情况下,以脚跟尽量提高为意识点。整个过程中两腿的膝盖都不能弯曲。
  • 你的腰胯要松开。不能再踢的过程中,出现弯腰驼背的现象。上半身要和正常状态下一致,不能有大的形体变化。上下半身要断开,才能松开腰胯。

千万不要为了踢高,就忽视了这两个关键点。如果你目前无法踢高,也不要灰心,大多数人(包括我们)一开始都是如此。只要慢慢坚持,总会有一定的提高。每天一点点小进步,三个月后你会让自己刮目相看。

– 5 –

正踢腿有两种方式,除了视频中演示的松开腰胯的方式(直接效果就是脚跟过顶),还有一种方式是固定腰胯,用脚掌朝天踢自己下巴。两种方式在传统武术中各有效用,单就健身角度,视频中的方式(即松开腰胯)较为适合大家练习。

松开腰胯 -> 脚跟过顶

固定腰胯 -> 踢自己下巴

(其实固定腰胯的正踢腿难度要高得多。在传统武术中,有一种腿法叫窝心脚或怀心脚,要求是与敌方在一臂长的距离内,我起腿用脚跟蹬踢对方下巴或心口窝。从侧面看,整个动作犹如从怀中出腿而得名。这种腿法非常隐蔽,由于攻击的是软肋,杀伤力很大。)

侧踢腿也有两种方式,一种如视频中演示,练习的是侧向的协调与柔韧,还有腿法与步法的连贯变化。另一种方式是踢肩膀后侧,对于斜后侧柔韧较有帮助,难度很高。同样,就健身而言,我们认为前一种方式足够了。

侧踢腿

加入我们微信号,现在就送阿油踢腿的表情包哦!大家别告诉他哦~~

《传统拳术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xplore More

《盘龙抻拔法》之开肩活背

终于又能发贴了~太激动了~~ “神蒜文话”开播伊始,我们首先为大家带来一种脱胎于传统武术真正精髓的、去繁化简的、前无古人的、大胆创新的、有效到令人发指的,以及牛逼到无以复加的自我调节方法 —— 《盘龙抻拔法》。(经过再三斟酌,神蒜精还是觉得以上的形容词一个都不能少~~) 《盘龙抻拔法》的第一期——开肩活背 YouTube: 优酷: 何谓《盘龙抻拔法》呢?在解释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要说一下抻拔是什么意思。传统武术无论何门何派,在基本功训练之中,往往会有一个有意无意的隐藏环节。因为这个环节的存在,使得一些看起来简单的踢腿、压腿、蹲桩等基础动作,需要年复一年地练习才能达到老师的要求和所谓的练功效果。那么这个隐藏的部分,究竟是什么呢?传统武术的门内人将其称之为“抻筋拔骨”。假如你曾学习过传统武术,神蒜精相信你一定听老师说过,肩膀要放松。而且相信你也一定困惑过很长一段时间,什么叫“肩膀放松”?怎样才能放松?如果去问老师,他可能会说,练多了自然就有了。这种听上去敷衍的回答,排除了老师不像告诉你真东西之外,里面至少还包含了两层意思。第一,“放松”是要练的。第二,他也说不出来,或者无法用语言表达。 那么怎么专门练“放松”呢?真正传武的解决方案,是站桩。这个以后我们会和大家慢慢细说。有没有简单一点的方法呢?答案就是之前那个隐藏的秘密,抻筋拔骨。俗话说,筋长一寸,寿增十年。筋骨之力的重要性,对于习武者来说不言而喻。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也是非常重要的健康指标。身体机能退化的一个方面,就是筋缩骨脆。抻筋拔骨,就是通过抻拉旋拧等方式,充分有效地锻炼人体中的主要筋骨。对于一些常见的肩膀疼过,腰背劳损,颈椎不适,脊柱不正等都有很好的效果。举个例子,假如你长期伏案工作,也许会有时不自觉地将两肘架在桌面上,以图省力。但这个动作会让你不自觉地将两肩耸起,形成不良的习惯状态。须知很多老人都有耸肩缩颈的情况,练习抻拉对于这类上身的问题是最直接和简单的方法。简单介绍了抻筋拔骨之后,神蒜精就要向大家说明什么是《盘龙抻拔法》了。这个功法,是我们黄老师归纳了大成拳、八卦掌、螳螂拳,以及太极拳中部分基础功法之后,结合自身伤痛和体会,总结的一套非常实用和有效的锻炼方法。盘龙,指的是两臂两腿以及脊柱这人身上的五条“龙”。在不进行练习的情况下,这些部位的筋骨往往收缩的,即“盘着”的。抻拔,则区别于一般常见的竞技武术或舞蹈瑜伽中的拉伸性压腿。两者的区别在于,拉伸性压腿是以关节两端为受力点,而抻拔的要求是以整条筋全部往外抻开,然后进行一定的旋拧。相比拉伸的容易受伤,抻拔更科学和安全,也更适用于所有人的日常生活。 不少朋友在看了前两期《盘龙抻拔法》之后,还是有些练习上的疑惑。我们会在公众号作相应的说明。对于第一期的要点,一在于要用力,筋骨用力,旋拧时手要用力,绝对不能放松。二是沉肩略曲肘,然后手臂一定要先向外抻到底,最后再旋拧。正确练习直线抻拔,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出一身汗。至于次数,量力而行,没有什么硬性要求,当然多多益善。 《盘龙抻拔法》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玩转手中的器械——《短兵基础》系列开讲了

经过了一个平淡的圣诞和元旦,我们终于快要告别多灾多难的庚子年。2021年,希望一切都会不同。 今天我们开始一个新的系列,回归到传统武术中的一个话题,短兵器械的练习。 《短兵基础》第一期——单刀简介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视频: 武术的根源 ,最早和最主要的部分,来自于战场厮杀。既然如此,器械格斗才是原本的核心。在各类器械中,短兵由于其便于使用和携带,更为习武之人所喜爱。随着一代代的传承和积累,短兵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不仅器制形式丰富多样,使用技巧上也各具臻妙。 短兵中,最常见的就是单刀。单刀的特点是一手执握,风格上既可轻灵亦可狠辣,变化多端。相较于其他器械,如剑、如鞭、如短棍,单刀把刃明确,技法简单实用。因此,我们以它作为讲解短兵基础的选择。之后介绍的许多技法,一样可以被其他器械所采用。 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结合了若干种不同武术流派的单刀技术,并在此之上进行了精简、归纳和总结。 (特别说明:之所以不选短棍,主要是我们认为,短兵练习必须首先明确基本功。短棍鞭杆类的掉手虽然千变万化,但在没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易造成初学者在技巧和功力之间的迷失。相比之下,我们认为操控功力更为重要一些,这对于双手或长兵都有好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第一讲,我们这次对于单刀的制形、历史和名称作了些介绍。从下一讲开始,内容就会步入了练习阶段。 希望大家进步神速! 如果想多听一些历史典故,不妨去听一下我们“神蒜听话”的节目——《戏说兵器谱》,谢谢。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神蒜文话” WeChat ID:SpiritualGarlic 我们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小动作,大奥妙,一起来增强身体活力

增强体质,除了内在饮食的合理选择,外在的正确运动锻炼必不可少。在增强免疫力的第四期中,我们回归运动自身,给大家带来动静两种不同的调整和拉伸的方法,对于筋骨和内壮很不错的效果。 《吃喝锻炼,增强免疫力》第四期——动静结合,传统东方的奥秘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1˚ 很多朋友问我们关于内壮或者内在锻炼的方法。其实内壮和筋骨锻炼,需要较长时间的坚持努力。相比而言,视频中的两个动作比较简单高效,通过外部的收展和拉伸来简单活动内部的器官。不仅如此,对于一些胸、肩、背等问题,都有帮助。 动作一原称吞肩缩骨,似动实静,每个角度都可以停下来抻上一抻。动作二原称跨虎势,直中带转,全身拧成一股绳。 2˚ 练习方法:     动作一     两腿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臂下垂。两手握拳,两拇指横伸相对。     以拇指为领,手外翻,腕肘肩胸节节相随。扩胸凹背,同时人微微下蹲。     以拇指为领,手内翻,腕肘肩胸节节相随。含胸实背,同时人微微站起。     动作二     两腿并拢自然站立,左腿前伸半步。脚尖翘起,以大腿根为支点。整条腿往内勾扣。     右手抬过顶往前上撑起,左手在体侧往内下按。左转头,目视左侧。     上半身往左转,下半身往右扣。整个人如拧毛巾一般。     恢复自然站立后。再做右侧,方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