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疫情反复,也给了我们静下心来思考的机会。原本这个系列应该更早一点,但机缘不巧,延宕至今。

《传武与实战》第一期——传武套路与实战的关系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视频:

今天开始的新系列,我们称为《传武与实战》,属于神蒜夜话的内容。这里和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分类:

国外Youtube视频:

  • 神蒜白话——运动锻炼介绍,以室外为主。
  • 神蒜夜话——理论方法阐述,以室内为主。
  • 神蒜听话——讲一些具体的细节,或者江湖野史,时间稍长,以喜马拉雅频道。
  • 神蒜禅话——禅学的启蒙,目前只在海外发行。

套路的意义,各家各派的理念有较大不同,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从行为方式上讲,套路的创编本就是传统传承的一种方式。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目的也是在于形成运动定型变化举例,因此是有技术价值的。

传统武术的产生到创立,是一点一滴反复洗炼而成的。在很多门派中,套路是这个过程,乃至门派本身的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抛开实战性,它往往就是载体本身,因此是有传承价值的。

当然,套路与实战中间,还隔着不少距离。实战是一种技术,套路也是一种技术。技术,都是需要花时间练的。实战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变迁,有着不同的解释,而套路却是独立于这个变迁的。能将两种技术有效地结合起来,才是正确的方式。一味地否定,或者一味地盲从,都是武学大忌。

还是这句话,具体情况需要具体分析。

《传武与实战》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xplore More

武术的真正本源精华——武文化

对于我们“神蒜文话”公众号所一直推广和宣传的“武文化”理念,相信还是有很多人并不理解,或者认为和传统武术没有区别。今天是周末,伺候完了老婆儿子,本精就静静地给大家好好解释一下。 首先要明确的是,何谓传统武术?这里要向那些对武术并不了解的朋友说声抱歉,是我们没有介绍清楚。我们所说的传统武术,是指传承清晰、理念完整、拳械齐全的民间传统武术。这与中国武协官方大力推广进奥运的国家规定套路武术有本质的不同。传统武术在国外被称为Traditional Kungfu,国家规定套路武术被称为Contemporary Wushu。两者之间的区别之大,好比铁人三项与艺术体操,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东西。一个追求实用效果,一个注重动作好看。比如旋风腿,前者练习注重的是启动的突然性、腿法的杀伤力和身法的防守反击角度,后者关心的是如何跳得更飘逸,如何把转身的动作从360度变成720度,或者落地时如何接一个劈叉。同一个动作,前者可能叫走马双扣,后者可能叫马步压肘;同一势刀法,前者叫举火燎天,后者叫跪步架刀…… 河北尚式形意拳刘俊峰先生的顺步崩拳(运动中攻击意味明显) 2016年全国形意拳套路冠军的顺步崩拳(原地低马步,对方早跑了) 简而言之,传统武术是原汁原味的招式技法。要判断你学的是不是传统武术,其实非常简单: 问题一:每个动作你都知道用法吗? 其次,传统武术也不同于散打拳击等现代的擂台搏击术。擂台搏击是一种现代的体育运动,它背后的民族传统文化含量很低。就像满汉全席对比快餐,如果从吃饭的首要需求——填饱肚子出发,快餐有效地多。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可以说10年、20年后的搏击技术会比现在的更有效。因为给定规则下,技术体系内一定会存在一个最优解,所有不同的风格一定会慢慢汇聚成十分类似的情况。但这个有效的角度是技战术和训练,而不是思想内涵。 传统武术背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底蕴使得它形成了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我们称之为武学。它的实用性虽然目前不被大众接受,只是时机不对。这也是我们想一点点给大家介绍的。 问题二:每个动作你知道了用法,但你用得出来吗? 如果对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传武人有80%,那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敢肯定的人,可能只有不到5%。 问题三:如果传统武术的不能打,还有传下去的必要吗? (传统武术的真正敌人——武文化掠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个例子。如果你有几件汉唐时期样式的衣服,估计很少有人有勇气将它穿出去上下班工作会客,因为这和奇装异服没什么区别。但如果一个设计师,将这些衣服中的元素提炼出来,和现在的流行服饰进行适当地结合,你愿不愿意穿呢?这些元素不光能和现在的款式结合,相信和50年、100年后的款式也能结合,永远也不会过时落伍。 这些元素就是文化,或者说文化脉络就隐含在它们之中。根本原因不在于是圆是方、是云是彩,而是人们心底里对于同源文化的一种自然认同感和亲近感。 日本以文化保留完善著称于世。在每年都举办的全日本古武道大会上,很多流派的现状令人唏嘘,技术水平令人啼笑皆非。 不少朋友知道我们师兄弟学的一门主要传承是太极梅花螳螂拳。螳螂拳在武林中以手法精妙著称,二十世纪前,成书的拳谱就有至少七本。仅拳中摘要六段,就有三百六十手,变化万千,拆拳讲解起来,几乎将人类能想到的各种攻击、防守、转换、承接,都算计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梅花二字,指的是每手五连,如同梅花朵朵,令人自顾不暇。拳谚云,五膀三节进,八刚十二柔。门内拳术至少十五套以上,同时器械也非常可观。刀枪剑戟各有体系,更有独门双手剑术,既合古谱,又为近代双手剑之始。 但是,我们一招都不想讲。不是保守,而是招式本身并不是我们想说的文化。我们和所有其他武术公众号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讲的是原理,是根本,是那些别人一知半解,却最关键的基础。这是一种方法和思想,是合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光适合习武之人,更对于一般不练武的朋友也会很有帮助。 外调身息,内养文化。摆脱困扰,享受生活,才是有智慧的人会选择的。 《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习武与实战

作为《传统武文化基础》的最后一期,我们聊一下武术的本质——技击,以及如何看待它的问题。 《传统武文化基础》第九期——出手不凡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平心而论,传统武术已经脱离实战很久了。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未来我们会合大家具体分析。这里要说的是,习武的原本意义,或者说最初的检验手法,就是实战格斗。虽然这个目的已经不再适合于每个人,但是格斗技击,其实并不都是人们以为的那么残酷血腥,它也可以是很有意思的。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习武更多地是一种自我修为的锻炼和提升。学习传统武术,既可健身养生,又可学的一技之长。若得机会,一时技痒,也能来上一段助助兴,是个一劳多得的好事。因此,我们不以实战为唯一目的。因为不同目的形成不同方式,但是你得了解缘由、明白道理,才能真正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九期节目,为的是向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知识,做一些浅显的解释。希望对大家在未来接触传统武学的时候,能够有所帮助。 如有问题,欢迎联系我们。 《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武学中的数字(下)——《传统武文化》第三期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我们的《传统武文化》系列今天发布第三期啦~~~ 《传统武文化》第三期——从零到十的变化(下) 国内优酷视频地址: 国外YouTube地址: 这次还是继续上一期的话题,和大家聊一下数字从六到十在传统武术中的主要概念,以及做一些简单举例。结合上次的内容,我们可以大体勾勒出传统武学的其中一种原始理论框架。这种框架并非独属于某家某派,而是长期以来武术前辈们不约而同形成的一个核心向的技术思想体系。他们力图用直白的罗列、朴素的语言和精简的方式,让自己的东西更加丰满立体,更容易被后学掌握理解。但同时他们又很保守,为了避免精华落入非人之手,往往会在描述上可以模糊。只有真正的身体力行的传承者,才能破开模棱两可的层层迷雾,正切解读其中的含义。 除了一些比较常见约定俗成的说法,我们认为,数字概念在武文化中的解释应有其独立性和适用性。因此,介绍最主要的观点,但又不局限于此,是我们贯穿始终的方式。理解主次的同时,了解一些其他方面和细节,也有助于拓宽认识。通过比较和总结,才能做到较全面的触类旁通。 虽然我们是从零开始往十讲解,但武学的修习却是反过来的。这是一个漫长认识和体会地过程,不过别有一番风味哦~~ 《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