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在家里快一年了。闲得时间一多,就有人开始想搞搞花头。我们的阿油本来就喜欢做菜,当年号称吃遍纽约三大华人区,靠脸就能打8.5折的他,在尝遍了人间冷暖之后,终于要自己开伙了!!!

所谓吃在广州。作为上海人的我,对于粤菜也是情有独钟。为了保证我们“神蒜”品牌一直以来的口碑和品位,阿油做的每道菜,我都会试个两三次。只有每次都达到了我心目中米其林三星的水准,才会拿出来和大家分享哦。

作为第一道菜,自然应该是档次的保证。春节将至,相信家家户户都在准备肉食大餐。我们为大家带来的就是集简单与美味于一体、传统与健康完美融合的——广式腊肉。

《神蒜厨房》第一期——广式腊肉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视频:

类似腊肉的做法,在很多地方都有。主要方法,就是将腌制过的肉风干,例如各种腌肉、熏肉或火腿等等。不光中国人有,西方也有不少,像bacon,salami,prosciutto等等,都是冷餐会最常见的受欢迎的肉食。有些工艺很复杂,在香料和腌制方法上各有特色,不一而足。但真正造成区别的,其实只有两点,香味和水分的保留度。

阿油说,这个佐方是他的家传,我也确实见过他父亲做的,姑且就算是吧。我们的做法,在尽量保证原有肉质口感的同时,将鲜嫩和沉淀用简单朴实的方法融合起来。吃起来既甜美活泼,又不失沧桑豪迈;既可配清淡素粥,也可佐醇厚佳酿。

只有在农历腊月里做的肉,才可叫腊肉。在阖家欢聚的节日中,如果能够自己动手下厨,做出一堆色香味俱全、令人馋涎欲滴的肉肉,相信今年你一定是这条街最靓的仔。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神蒜文话”

WeChat ID:SpiritualGarlic

我们专注原创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xplore More

享受美食,享受生活

1° “神蒜厨房”出了四期,受到很多朋友的点赞。我们不是专业厨师,只是偏好美食,口腹欲重了些。所挑所分享的,也是以粤菜为主。原因简单,吃不了酸,尝不了辣,压不住咸,忍不了苦,没办法了。 大厨阿油是广东人,家乡菜自然最易上手。而我作为上海人,本帮菜成了乡愁。此外,除了淮阳菜及杭帮菜,老上海最欣赏的就是粤菜了。我祖父曾说,老早(解放前)家里请客,请一个广东师傅来做台面,那是最扎台型(有面子)的了。 粤菜特别讲究口彩。就像我们之前介绍的“核桃虾球”,粤菜馆里往往称之为“合桃沙汁虾球”。这里的“合桃”,是指原颗核桃如双掌合并,取其百年好合之意,因此是嫁娶喜宴的桌上常客。   2° 中国人讲究美食。一来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二来食色性也,很多人好这口,认为是人生一大享受。众所周知,南方产米,北方出面。虽说五谷是指“稻黍稷麦菽”,也有认为有麻而无稻,其实麦这种作物很久之前就被引入了东亚。但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祖先都是以颗粒状的方式进食主食的,也就是“饭”这个字表达的意思。 所以我们吃过或听过的,有大米(稻)饭,小米(稷)饭,玉米饭,黄米(黍)饭等等。而麦子这种东西,做成颗粒装后,口感相比前几位差远了。既不能像菽,也就是大豆,可以入菜;也不能像高粱一般,适合酿酒。因此虽然出现了很长时间,一直不被重用,地位相当尴尬。直到有一天,我们向西边的少数民族征求意见,才意识到人家吃麦子原来是先磨成粉。这下开了窍了,中原大地面食种类开始井喷,麦子也一跃成为北方的第一主食。 所以吃饭,那是概称;吃面,那是特指。 米又分很多种。记得小时候,上海的粮店除了糯米和白面之外,还有大米与籼米之分,倒是小米很少见,而珍珠米(即玉米)更是在小菜场里才能买到。大米颗粒饱满、口感软弹,籼米纤细僵硬、不易下咽。马路上做粢饭糕的基本都用的是籼米,除了便宜,油里一炸都硬梆梆吃不出来。没想到若干年后,时至以吃粗粮为风尚的今日,籼米却几乎绝迹了。 3° 米的吃法也有区别。那时泰国香米进入上海,很多人家都开始尝鲜,却发现用原来的方式去煮,口感真不如大米,因此火了一阵,也就淡了下去。上海本地有一种菜饭的做法,就是烧饭时米中加入青菜,讲究一点的会放些咸肉粒。由于青菜中会出水,煮出来的菜饭会比白饭更糯软,而糯软才是我们认为米饭该有的样子。 后来到了纽约,尝了很多粤菜,才明白香米的正确用法,是烧而不是煮。如同我们介绍的煲仔饭,粒粒分明,颗颗蘸汁,入口带来的满足感,与糯软绵滑的放松感,是截然不同的。 4° 我们在未来的厨房中,除了经典粤菜外,也会和大家分享一些米面粥饭类的精品。简便易学而又高大上,最关键的是美味。敬请期待!!

粤菜早茶必点美味!让你回味无穷的鲜滑口感!!

今年春节,纽约的天气格外清冷。下了几次雪,又刮了几天风,直到前几天才寒意稍退。所幸新冠疫苗倒是好消息不断,不少朋友都已经开始接种。希望大家一切安康,生活美满。 如之前所说,我一直是粤菜的忠实拥趸。珍馐美味,一是食材新鲜,二是烹调得法。每次去饮茶,总有几个必点的“超点”或“顶点”。其中一味,便是我们今天要和大家介绍的——豉汁排骨。 《神蒜厨房》第三期——蒜蓉豆豉排骨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视频:   排骨,顾名思义,就是骨肉连排的部位。因为它肉质香酥,口感嫩滑,再配上骨头的膏香,是很多老饕的最爱。其做法,南北各异。本帮菜系中最出名的,一定是以煨为主的糖醋排骨;而在粤菜里,就要算以煎为主的蒜香排骨,和以炖为主的豉汁排骨最有特色。 这期的视频,其实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蒜蓉豆豉排骨的腌制,以便留待后用;第二部分是一种做法(即清蒸)的示范。作为粤菜中的家常菜,大家可以将上一期介绍的制作煲仔饭的方法和本期的豉汁排骨相结合,做成排骨煲仔饭,也会非常美味哦。 漫漫冬日中,清蒸上一碗排骨,入口香而不腻,滑而不肥,肯定让你满足感爆棚。还等什么?快来试试吧。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神蒜文话” WeChat ID:SpiritualGarlic 我们专注原创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靓肉煲靓饭,学会腊肉做煲仔,看了就吞口水

前两天我们应纽约的一些朋友要求,拍了第一期的“神蒜厨房”,介绍怎么简单又方便地自制美味的广式腊肉。没想到,收到很多朋友的反馈。有感兴趣的、鼓励的、开始模仿的,还有指责食诱的。大家普遍关心的话题,就是做完腊肉该怎么吃呢?别着急,今天我们就向大家介绍第一种常见的简单的腊肉吃法——煲仔饭。 《神蒜厨房》第二期——煲仔饭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视频: 中国人喜欢吃。南方产米,北方出面。我小时候,看家里大人煮饭,都是用个表面七高八低的铝锅,从米桶里舀几碗米,淘完后放在灶头上烧,还要看好时间,否则底层就容易焦掉。那时上海人如果在家做早饭,最简单的就是泡饭,也就是前天晚上的冷饭或者带一丝黄焦的锅底,用冷开水一冲,配上点酱菜,唏哩呼噜就下去一碗,既快又节约,五分钟就搞定了。 后来到了九十年代,从日本、香港,还有广东那里传来了电饭锅。那时陈真和陆大安做的电饭锅广告铺天盖地,加上铝锅被发现吃多了会得老年痴呆,于是一夜间就进入了电饭锅时代,一直到今天。 电饭锅代替的不光是铝锅,还有泡饭。因为米量容易控制,不再会出现大量的剩饭。再加上经济条件好了,很多人都开始路上买早饭,或者微波炉加热速冻食品,酱菜铺的生意一落千丈。 真要有点冷饭剩下,我们也会把它用来做蛋炒饭。这是我学会的第一道菜,如果算菜的话,也是做得最多的一道。据说陈道明也喜欢,有品味哦。 等到大学毕业,听到对岸飘来一首歌,是庾澄庆唱的《蛋炒饭》,其中有一句:“饭要粒粒分开,还要沾着蛋”,让我明白自己做了吃了好多年的蛋炒饭,原来都不对,但却一直不理解到底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直到我来了纽约,吃到了阿油做的煲仔饭,才终于明白。原来既不是蛋的问题,也不是炒的问题,而是饭。只有烧出来的饭,才能做到那种粒粒分明,入口生涎的感觉。电饭锅只能让大米完美地被煮熟,而煲仔饭可以让它们脱胎换骨,重塑新生。 酱汁,是煲仔饭的点睛之笔。它能将内里的层次感,与外在的香甜味完美地连通起来。多一份则浓,会掩盖腊肉本身的馥郁;少一份则淡,不能衬托饭粒特有的清香。 这是阿油父亲的秘制,突现了我们“神蒜厨房”简单又美味的特色。 友情提示,煲仔饭火气略旺,宜搭配清淡素白,两相益彰。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神蒜文话” WeChat ID:SpiritualGarlic 我们专注原创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