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是短兵基础的最后一期,我们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握法和把法,以及对国内龙泉刀剑制作行业的一些现象说些自己长久以来的看法。

《短兵基础》第八期——握法与把法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视频:

短兵握法,指的是在同一位置上,如何根据不同动作,进行有效地抓握器械的方法。它有一定的通用性,也有各类器械自己的特殊性。我们在视频中介绍的握法,同样适用于短棍和其他圆柄类器械,但对于前端过重过大的形制,实用性有待验证。

一般而言,握法中食指与小指往往虚握,形成中间紧两头松的手形,有助于灵活操控和及时变化。同时,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握手僵紧,在需要双手持械的情况下,配手变后手握把,在助一臂之力的时候,不会因两手相互不协调地使劲,造成歪斜抖飘等问题。

把法,是指持械手在器械上的不同位置进行移动的方法。在我们这个系列中,并没有突出的把法变化,但是在练习刀法时,由于刀体重心不断变化,握刀中 一些小位移在所难免。因此,如何自然地调整和让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关于龙泉刀剑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折磨着我们。我们一直想好好地说一说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况。没有称手兵器来练习,练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更甚者会练偏练乱。刀剑制作业者,必须会一点传统器械,必须理解武者对于器械操控使用中一些细微方面的期望,才不愧制匠身份。如同毛笔制作者,要不会书法,不可能做得出让人一笔春秋的名毫。

石中剑,拔不出来的话,和屎中剑有啥分别?

本系列以单刀为例,向大家介绍了短兵最基本的一些练习方法。如果大家有问题,欢迎给我们网站留言,或加入公众号留言给我们,谢谢!

希望喜欢短兵或刀术的朋友,多多给我们留言哦。谢谢。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神蒜文话”

WeChat ID:SpiritualGarlic

我们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xplore More

习武第一堂课——基础中的基础

《传统拳术基础》系列上周末开篇了。第一期是原地的出拳练习,大家有没有一起做做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功夫嘛,就是这么一拳一脚练出来的。But,我们主要是给大家展示和介绍一下传统拳术的最为基础的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依样画葫芦,你们会发现,真的做起来,其实不容易哦。不愿动的朋友也欢迎,毕竟动手动脚怪累的,只要明白就行,理解万岁嘛。 对于拳术基础,我们挑了六个话题,基本涵盖了传统武术中最开始的阶段和最主要的方面。大家都知道武术种类繁多,门派琳琅满目。没有明师传授和自己多年不辍的练习,再与他人交流互补,基本摸不着边。这中间的门道,比起古玩收藏之类来,不遑多让。 (深吸一口气)有带楞的,带刃儿的,带戎绳的,带锁链儿的,带倒齿勾的,带娥眉刺儿的。 所谓各师各法,各找各妈…哦不对,各扎各马。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向大家介绍的这些内容,是一些通用的方法和道理,基本上外家拳各派都遵从了这类方式。以前武术界老师给学生第一堂课调架子开练,差不多就是这样,俗称“开拳坐桩”。 开拳后,师兄指导是常有的事 回来说说这第一期的玩意。老实说,这东西真练好了的人也不多。大家可别小看它,除了我们上次文章中和视频中提到的作用,其实还有一个运动习惯定型的目的。虽然弓马步冲拳没有实战的效果,但是它的魅力在于“正”。在“正”的框架下练习上半身的前向中线发力,和下半身腿部的负荷训练。要想上下身相连,腰胯必须要松活,但在腿部力量出来以前,这是无法体会的。 下一期我们会介绍弓马步转换,展示身法变化中的中轴理念,这是在第一期基础上的进一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本期内容,循序渐进,我们周末见。 《传统拳术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大家一起扭一下:《传统拳术基础》第二期——定步冲拳弓马步转换

不知道大家上个星期的原地定步冲拳练得如何?今天我们就继续下去,把弓步冲拳和马步冲拳结合起来,向大家介绍原地的步法转换练法。 《传统拳术基础》第二期——定步冲拳之弓马步转换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当我们了解了两腿不动的“哈-哈-哈-哈-”出拳之后,就要开始寻求步法的变换了。上回说到,马步与弓步,一为一字,一为十字,是我们人体运动结构的正向位。(也就是说,不是斜角。)因此,自然而然地,一字十字转换就是第二个内容了,这就是弓马转换。 但怎么转换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过程中,人体各部位的运动变化,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两脚的转换。传统武术中,除了极少数门派对于某一些特殊动作有专门的要求之外,弓马转换的过程中,都是采用前脚跟后脚尖的转换方式: 马步变左弓步:     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外拧转     同时右脚以脚尖为轴,向内拧转。 左弓步变马步:     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内拧转     同时右脚以脚尖为轴,向外拧转。 马步变右弓步:     右脚以脚跟为轴,向外拧转     同时左脚以脚尖为轴,向内拧转。 右弓步变马步:     右脚以脚跟为轴,向内拧转     同时左脚以脚尖为轴,向外拧转。 第二,腰胯的变换。步法的转换为驱动,腰胯转换就是整体运动的承载。这里我们简单说一下腰和胯的分别。 腰:一般是指人体的腰腹部,也就是肋骨以下,胯骨以上的部分。 胯:主要是指左右胯骨为平面,腰部以下裆部以上的位置。 再直观一点,就是腰在上,是肉,胯在下,是骨头。传统武术中,胯的作用远远大于腰,这也是武术的一个特征。 第三,脊柱的作用。请注意,我们说的是作用,而不是转换。脊柱是不应该,也不可以转换的。有些门派,称脊柱为人体中隐藏着的一条“大龙”。如何控制和利用这条“大龙”,成了不少拳家的聊资。这里我们结合弓马转换,分析一下其中的一种方式。 我们将自头顶到裆部的竖直中线,称作人体的“中轴”。(很明显,中轴包含了大龙。)左右转换应当以中轴为轴进行旋转,中轴本身不能出现明显变化。例如在弓马转换中,人体出现前倾后仰或左右歪斜,都是很严重的问题,必须克服。我们师父曾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弓马转换就好像小孩子玩的拨浪鼓,鼓棒晃动得越小,搓起来就越快越响。 也就是说,弓马转换练得牛逼,你能用出人体拧转的离心力,作为力量加成。离心力在切线方向上,因此锻炼体会身体运动的幅度和角度,是很科学的。 《传统拳术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一起来伸拳踢腿吧

经过了前两期的踢腿练习,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是一个非常有传统武术代表性的基础动作:冲拳踢腿。 《传统拳术基础》第五期——冲拳踢腿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 1 – 在之前几期的介绍中,我们和大家分享了冲拳和踢腿两方面独立的练习。这期的内容,就是把两者简单地结合起来,形成一个连贯的练习方法。 冲拳踢腿,又可细分为冲拳弹踢与冲掌蹬踢。手型上的区别有一些不同,主要是在于发力点和手部锻炼上的差别。弹踢与蹬踢,都是屈伸性腿法,属于实战性腿法。手脚的基础,就是之前我们练习过的弓马步冲拳与正踢腿。 – 2 – 整体而言,这个动作的目的是为了练习运动中上下左右的四肢协调性配合,以及起腿落步过程中的平衡性与稳定性练习。具体的一些细节要求,视频中都有提及。对于健身的朋友,不需要严格按照示范来做,而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体会身体处于行进中的中正挺拔和手脚协调的练习。 这个动作的关键,是要上虚下实,把握松紧的要领放松。心无挂碍,直达终点,就是其中的意义。 – 3 – 女:“不要和陌生人说话”  男:“我再也不敢了” 这蹬腿还真得挺标准 最好的练习伙伴,就是身边最亲近的人。为了家庭健康,让他拿起枕头,狠狠地来上一拳,很过瘾的哦~ – 4 – 放松走两步,上下相随,左右配合。试试看,其实这挺考验协调性的。 《传统拳术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