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开通了bilibili频道。请访问www.bilibili.com,搜索“神蒜文话”。

前两期我们和大家分享了前后左右平移中的步法和身法协调,在协调性基础的最后一期中,我们要和大家介绍的是传统武术和转身相关的身法和步法。这期的动作可能会稍微复杂一点,但稍加练习,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突发状况,会有很大的帮助。 《协调性》第三期:转身协调

国内bilibili视频:

国外YouTube:  

转身移动,可能是我们在从青少年迈入中年期时,第一个渐渐失去的身体协调能力。日常生活中,除了一些特殊的工作或运动,转身的动作很少出现。由此产生的身体各部的协调性退化,也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

在健身房各类的锻炼中,转身练习也是极为少见的。

如果你仔细回想年少时转身的感觉和状态,往往是出现在跑跳中。这种情况,与成年之后在突发状态下的静止或走动中的转动,有较大的不同。加之年少时身体状态好,现时的锻炼方式需要全新更改。

传统的练习转身协调的方法,着眼点并不在转体,而是在步法上。步法运载着身体的移动和变化节奏。这是一种以局部的变化代替对整体状态保持的要求,达到目的的方式。步法的调节,一在方位,二在步幅。方位的关键,在于步法的熟练;步幅的关键,在于身体的配合。步法的移动,就是重心的移动,而移动的顺畅,取决于身体与下肢的整体协调。

协调性是运动健身的根本目的之一。身体各部位在不同运动方式下良好的互相运作,是我们保持身体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我们介绍的方法,可以高效地改变大家的协调感,即使是经常去健身的人,也会非常有帮助。

在以后的视频和文章中,我们会继续给大家推出健身养生的精华,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转发。下个系列见!

请关注我们“神蒜文话”

《协调性练习》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xplore More

手脚活动的基本方法:《传统拳术基础》第一期——并步冲拳与弓马步冲拳

今天开始,《传统拳术基础》系列终于和大家见面了!!作为我们的第三个系列,应不少读者的要求和建议,我们将会向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传统武术中的拳脚基本功法。这些动作和练习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增强一些身体的基本素质,以及为了以后的训练打下必要的基础。 《传统拳术基础》第一期——并步冲拳与弓马步冲拳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不少朋友都反映,由于没有武术基础,对于我们文章和视频中涉及的一些概念不太理解,希望能够补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对此,我们将原定的计划进行调整,结合过去的一些样片和补充资料,重新编辑和录制,于是便有了这个全新系列单元。第一期的定步弓马步冲拳是在2018年夏天拍摄的,原本的想法是拍一些补充镜头和简单说明,以备不时之需。因此,如果效果和后几期有差别的话,请大家多多包涵。 所谓定步弓马步冲拳(实在想不出简单的名字),就是原地的弓步冲拳和马步冲拳。弓步和马步,对于传统武术来说,好比拳架之父母。架势,简单可以理解为练武过程中身体的协调性和稳定性。比如“这个人一看就很有架势”,其实说的是这两方面看起来不错。协调和稳定,需要一定的力量和技巧。弓步和马步,就是锻炼力量和技巧的基本通用方法。 (当然,架势的意义并非肤浅的亮个相耍个酷。真正的韵味,在于“势”。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讲究“势”,以后和大家慢慢讨论。) 传统武术中,将原地的桩法,有时成为桩步或步型,例如弓、马、虚、扑、盘等;将进退间两腿的变化,称为步法,例如垫、插、盖、扣、跺等。         § 马步:形如骑马,双脚分开跨立,为一字型桩步。 马步         § 弓步:也称弓箭步(前曲后直,如同前弓后箭),为十字型桩步。 弓步 一字和十字,概括了人体上下盘主要的运动态势。因此,练习定步弓马步冲拳,就是锻炼在身体主要出现的姿势下出拳发力的运动习惯。 最后提醒一下,在练习原地的定步弓马步冲拳时,不应出现明显的拧腰转胯。不少练习者都会出现此类现象。定步冲拳时,应该看好自己的腰胯,不要随意晃动。 在上身放松、下身站定的情况下,出拳要有力,腰胯不能动,这样才有意思。 《传统拳术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大家一起扭一下:《传统拳术基础》第二期——定步冲拳弓马步转换

不知道大家上个星期的原地定步冲拳练得如何?今天我们就继续下去,把弓步冲拳和马步冲拳结合起来,向大家介绍原地的步法转换练法。 《传统拳术基础》第二期——定步冲拳之弓马步转换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当我们了解了两腿不动的“哈-哈-哈-哈-”出拳之后,就要开始寻求步法的变换了。上回说到,马步与弓步,一为一字,一为十字,是我们人体运动结构的正向位。(也就是说,不是斜角。)因此,自然而然地,一字十字转换就是第二个内容了,这就是弓马转换。 但怎么转换呢?我们来简单分析一下这个过程中,人体各部位的运动变化,主要有三个部分: 第一,两脚的转换。传统武术中,除了极少数门派对于某一些特殊动作有专门的要求之外,弓马转换的过程中,都是采用前脚跟后脚尖的转换方式: 马步变左弓步:     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外拧转     同时右脚以脚尖为轴,向内拧转。 左弓步变马步:     左脚以脚跟为轴,向内拧转     同时右脚以脚尖为轴,向外拧转。 马步变右弓步:     右脚以脚跟为轴,向外拧转     同时左脚以脚尖为轴,向内拧转。 右弓步变马步:     右脚以脚跟为轴,向内拧转     同时左脚以脚尖为轴,向外拧转。 第二,腰胯的变换。步法的转换为驱动,腰胯转换就是整体运动的承载。这里我们简单说一下腰和胯的分别。 腰:一般是指人体的腰腹部,也就是肋骨以下,胯骨以上的部分。 胯:主要是指左右胯骨为平面,腰部以下裆部以上的位置。 再直观一点,就是腰在上,是肉,胯在下,是骨头。传统武术中,胯的作用远远大于腰,这也是武术的一个特征。 第三,脊柱的作用。请注意,我们说的是作用,而不是转换。脊柱是不应该,也不可以转换的。有些门派,称脊柱为人体中隐藏着的一条“大龙”。如何控制和利用这条“大龙”,成了不少拳家的聊资。这里我们结合弓马转换,分析一下其中的一种方式。 我们将自头顶到裆部的竖直中线,称作人体的“中轴”。(很明显,中轴包含了大龙。)左右转换应当以中轴为轴进行旋转,中轴本身不能出现明显变化。例如在弓马转换中,人体出现前倾后仰或左右歪斜,都是很严重的问题,必须克服。我们师父曾有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弓马转换就好像小孩子玩的拨浪鼓,鼓棒晃动得越小,搓起来就越快越响。 也就是说,弓马转换练得牛逼,你能用出人体拧转的离心力,作为力量加成。离心力在切线方向上,因此锻炼体会身体运动的幅度和角度,是很科学的。 《传统拳术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玩转手中的器械——《短兵基础》系列开讲了

经过了一个平淡的圣诞和元旦,我们终于快要告别多灾多难的庚子年。2021年,希望一切都会不同。 今天我们开始一个新的系列,回归到传统武术中的一个话题,短兵器械的练习。 《短兵基础》第一期——单刀简介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视频: 武术的根源 ,最早和最主要的部分,来自于战场厮杀。既然如此,器械格斗才是原本的核心。在各类器械中,短兵由于其便于使用和携带,更为习武之人所喜爱。随着一代代的传承和积累,短兵得到了极大地发展。不仅器制形式丰富多样,使用技巧上也各具臻妙。 短兵中,最常见的就是单刀。单刀的特点是一手执握,风格上既可轻灵亦可狠辣,变化多端。相较于其他器械,如剑、如鞭、如短棍,单刀把刃明确,技法简单实用。因此,我们以它作为讲解短兵基础的选择。之后介绍的许多技法,一样可以被其他器械所采用。 在整理的过程中,我们结合了若干种不同武术流派的单刀技术,并在此之上进行了精简、归纳和总结。 (特别说明:之所以不选短棍,主要是我们认为,短兵练习必须首先明确基本功。短棍鞭杆类的掉手虽然千变万化,但在没有一定基础的情况下,易造成初学者在技巧和功力之间的迷失。相比之下,我们认为操控功力更为重要一些,这对于双手或长兵都有好处。)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作为第一讲,我们这次对于单刀的制形、历史和名称作了些介绍。从下一讲开始,内容就会步入了练习阶段。 希望大家进步神速! 如果想多听一些历史典故,不妨去听一下我们“神蒜听话”的节目——《戏说兵器谱》,谢谢。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神蒜文话” WeChat ID:SpiritualGarlic 我们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