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开通了bilibili频道。请访问www.bilibili.com,搜索“神蒜文话”。

前两期我们和大家分享了前后左右平移中的步法和身法协调,在协调性基础的最后一期中,我们要和大家介绍的是传统武术和转身相关的身法和步法。这期的动作可能会稍微复杂一点,但稍加练习,对于生活中的一些突发状况,会有很大的帮助。 《协调性》第三期:转身协调

国内bilibili视频:

国外YouTube:  

转身移动,可能是我们在从青少年迈入中年期时,第一个渐渐失去的身体协调能力。日常生活中,除了一些特殊的工作或运动,转身的动作很少出现。由此产生的身体各部的协调性退化,也是很多人没有注意到的。

在健身房各类的锻炼中,转身练习也是极为少见的。

如果你仔细回想年少时转身的感觉和状态,往往是出现在跑跳中。这种情况,与成年之后在突发状态下的静止或走动中的转动,有较大的不同。加之年少时身体状态好,现时的锻炼方式需要全新更改。

传统的练习转身协调的方法,着眼点并不在转体,而是在步法上。步法运载着身体的移动和变化节奏。这是一种以局部的变化代替对整体状态保持的要求,达到目的的方式。步法的调节,一在方位,二在步幅。方位的关键,在于步法的熟练;步幅的关键,在于身体的配合。步法的移动,就是重心的移动,而移动的顺畅,取决于身体与下肢的整体协调。

协调性是运动健身的根本目的之一。身体各部位在不同运动方式下良好的互相运作,是我们保持身体活力的一个重要指标。通过我们介绍的方法,可以高效地改变大家的协调感,即使是经常去健身的人,也会非常有帮助。

在以后的视频和文章中,我们会继续给大家推出健身养生的精华,希望大家多多支持和转发。下个系列见!

请关注我们“神蒜文话”

《协调性练习》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

Explore More

传统武术的真正敌人——武文化掠夺

今天继昨天的话题,来谈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即文化掠夺。何谓文化掠夺?简单而言,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注册成自己的文化财产,形成文化知识产权领域的剽窃或抄袭。最著名的,莫过于近年来韩国利用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不熟悉东方文化的历史和关联,对于我国端午节、孔子、中医等一系列的历史文化掠夺事件。 我们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因为武文化方面,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小规模的文化知识掠夺,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第一次的武文化掠夺,源自唐代。倭国(当时还不叫日本)由于白江口海战的惨败,开始向唐代派遣遣唐使。于是,双手刀的工艺和使用技法流入倭国。八百年后,倭寇作乱于我浙闽沿海,使用的就是改良之后的双手刀,即倭刀。 白江口海战——唐军/新罗军 vs. 倭军/百济军 第二次的武文化掠夺,发生在宋代。火药技术被通过通商,流入阿拉伯,并被用于抗击欧洲的十字军东征,继而流入欧洲。三百多年后,欧洲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幅上升。而我国历经元代与清代的禁武政策,虽有明代神机营火器一时异彩,但终不及欧洲社会整体的变迁带来的创造力和影响力,最终被长枪大炮攻破国门,开始了近代一百五十年的屈辱史。 阿拉伯人制造火器 欧洲骑兵使用的手持火枪 明代神机营所用的鸟铳 第三次的武文化掠夺,发生在一百年前的民国。当时世界上的较为完整并成体系的格斗流派,除了日本流传的古流剑术与相扑、泰拳以及我们中国的传统武术之外,其他的传统武技都已式微。柔道、跆拳道尚未出现,空手道刚在东京流行,拳击虽已起步,但各方面都十分稚嫩。其他诸如蒙古跤、击剑、菲律宾刀术(Kali/Escrima)等,不是依附于其他模式,就是已经退化成贵族间的附庸手段。当时的中国,虽国力羸弱,但武技方面仍是世界顶级。拳脚器械,名人辈出。 一种早期的拳击技巧——blow,介于现代的直拳与摆拳之间。源于1867年的教材。The Science of Defence: A Treatise on Sparring and Wrestling, 1867, Edmund Price 第四次的武文化掠夺,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李小龙的出现让西方人眼前一亮,从此明白除了穿着道服的空手道以外,真正的东方武技根源在中国。各国纷纷派人交流学习,学成之后,回国并非推广的是中国武术,而是各立山头,各执一词。于是,俄罗斯的systema,以色列的krav maga(国内称马伽术)等等纷纷登场,再是现在红得发紫的巴西柔术(BJJ),都号称自己的东西,却不说其中的内容,有80%来自于东方,来自于中国。 而我们呢?今天的西方搏击文化向我们反向输出,是因为在过去一百年里,没有多少中国人守护过真正的传统武术文化。而我们“神蒜文化”今天所做的,就是为了五十年后,传统武术仍旧能够传承下去。精华也好,糟粕也罢,至少,他们向我们学习的时候是全盘接受的。 神蒜文话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腿部曲线的锻炼和塑性——摆动

其实,享受生活,本来就没什么标准。 神蒜精 在了解了上一期介绍的腿部正踢与侧踢的方法之后,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的是之后的第二步,腿部练习内容中的里合腿与外摆腿。 《传统拳术基础》第四期——里合腿与外摆腿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 1 – 随着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腿部的运动和练习,成为了都市生活中较常见的一个话题。由于双腿长期承载着我们身体的重量,始终处于受压状态,因此我们建议的锻炼方式,是进行合理和针对性的拉伸运动。这样不仅能有效缓解腿部的疲劳乏力,恢复活力,也可以练习大小腿各侧,使肌肉线条更加匀称健美。 – 2 – 在东方传统的健康锻炼方法中,主要是有踢腿和压腿两种。在武术中,有时也称为溜腿和耗腿。我们在第七期会与大家介绍一些非常有效压腿方式,但从先后顺序上,建议大家采用先踢后压的练习方式。这样一方面可以有效避免未热身前不当压腿造成的韧带或关节拉伤,同时,踢完再压可以让你的柔韧性得到轻松地进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3 – 结合我们上一期介绍的正踢与侧踢,今天的里合与外摆同样属于直摆型的腿法。因此在整个过程中,起腿一侧不应出现膝盖弯曲的现象,应尽量保持直起直落。 里合腿 (有一些朋友对于上一次的正踢与侧踢中,支撑腿是否要有一定的弯曲有疑惑。这里我们做一下解释:踢腿的过程中,支撑腿应有略微的弯曲,这是由起腿发力的模式决定的。站在实战腿法的角度,攻击力点的一瞬,支撑腿要么往下蹬地,要么随身体前进而松随,两者都需要一定的空间。同时这也是一种松紧的变化和自我的调节保护。) 外摆腿 里合腿与外摆腿是两个类似对称的逆运动。前者自外向内,后者自内向外,都是以大腿根部的髋关节为支点,以整条腿为力臂,进行体前划弧。从正面看,踢腿时犹如左右划了两个圈。 由于人体的结构,髋部是最易出现运动角度萎缩、也是最难改善柔韧性的关节之一,因此一定要经常进行适当的练习。 – 4 – 两种腿法需要注意的地方: 起腿的过程中与手的配合。我们在练习的时候,应尽量用脚去踢自己的手,而不是由于暂时无法踢到,就用手去拍脚。后一种情况,会让我们养成不正确的练习习惯,人为设置了一个心理上限。 踢腿应该侧起侧落。这两种腿法,在起落的两个时刻,都应该尽量从侧面走。这是由于我们希望尽量锻炼髋部斜侧的柔韧性,以及延长腿部在空中的时间,从而起到控腿的效果。 其他一些诸如步法的配合和身法借位等细节,仍需大家在练习中去慢慢体会。 – 5

《盘龙抻拔法》之转环掌

每天一期又来了~~话说本精到现在没完全搞明白这个公众号的所有功能。此外,基于中国大陆网络的法律法规,微信新开的公众号暂时没有留言功能,需要大量的原创来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以及方便网监那个啥,之后才会被授予留言模块。所以大家目前只能用点赞和转发到朋友圈的方式来抒发对我们的滔滔江水了,在此深表感谢。还有就是视频地址无法在公众号消息中播放,也无法形成链接,这个方面我们正在努力。 同时,我们两位主播老师也开通了“神蒜文话”的群聊,请关注我们公众微信号“神蒜文话”。由于主创人员全体在美国,所以更新时间一般为美国的晚上(即国内的早上),谢谢大家。 由于现在微信群开启了入群验证,二维码已失效,可与黄老师直接联系。微信号:watermoon99a 好了,终于能回到主题了。首先要声明的是《盘龙抻拔法》介绍的抻筋拔骨的方法,适合于所有人群。但有些动作需要一定的力量与平衡,对于一些年长体虚的朋友,请大家自行调整。 今天我们要和大家分享的是《盘龙抻拔法》的第二期的转环掌。 《盘龙抻拔法》的第二期——转环掌 YouTube: 优酷: 转环掌出自八卦掌,后被大成拳引入并加以变化。这个动作是以两条手臂在身体两侧作一横一竖两个圆环作为基本动作,并循环往复。练习转环掌,第一步的要求是手心尽量随时保持朝天。这个动作有助于锻炼我们的背、肩、肘,手的配合,以及身体左右两侧的平衡。既然说是第一步,那肯定还有后面的步骤咯。 作为传统武术实战技击代表拳种的大成拳,门中有句打油诗:“学会鬼扯转,天下功夫打一半。学会转环掌,大力神仙也难防。”就这么划两个圈就神仙难防了??这么牛逼?!没看出来吧~~ 因此接下来,又到了我们“神蒜文话”的特色——传武揭秘的时间了。 前面说到,转环掌的简单要求是两手手心朝天,甚至有人练的时候手里托着两个生鸡蛋。其实这种做法的目的,只是为了保证两臂在划平圈的时候,能够充分锻炼到臂内侧的筋络。而在划竖圈的时候,能够锻炼到身体两侧肋部的筋络。如果你是传武练习者,看到这里,是不是有些模糊的念头一闪而过呢?这就对了!请继续保持这种晕晕乎乎的状态~~ 作为一个系列,既然我们将转环掌作为第二期,放在练习两臂上下左右抻拉的第一期的后面,说明除了一个是直线运动和一个是曲线运动以外,还有一个层次递进的关系。也就是说,练习转环掌,要用到第一期中的练习方法,那就是肘腕关节要似直非直,并却必须用力往外抻。 腕部与肩部往前抻,肘部往外抻 (怎么样,模糊的念头又闪了吧?啥?没有?骚年,我看你是练武奇才,但上课不准偷懒,更不要怕累哦…) 结合上面粗体的部分,总结起来就是,转环掌是在第一期的基础上,进一步练习我们两臂、肩背,以及两肋旁的筋骨。你有没有一种两臂外撑抱着东西的感觉呢?有没有一种收腹含胸的身体过程?恭喜你~~!你获得了那些没有关注我们公众号的习武者,苦练五年到十年都练不出来的东西——横劲。 (知道李小龙为什么能爆发出与其身材完全不符的力量吗?看看这张照片,简直就是蝙蝠精啊~~) 那这样练习对于我们非习武者有什么好处呢?转环掌是通过身体自身的抻拉拧转,以身体两侧带动带动胸腹间横隔膜的移动,使躯干整体自外而内得到间接的锻炼。与传统武术中为练抗击打能力而直接捶炼身体的排打功不同,这种间接锻炼毫无风险,且细水长流,可以在潜移默化间提高自身的脏器和腰腹的强健程度。这种方式,传武称之为“内壮”。 所以说,视频是教材,但订阅才能取得真经。这下参照视频练习起来就有感觉多了吧?还在等什么?赶紧让好友一起来关注吧~~ 《盘龙抻拔法》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