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美食,享受生活
1° “神蒜厨房”出了四期,受到很多朋友的点赞。我们不是专业厨师,只是偏好美食,口腹欲重了些。所挑所分享的,也是以粤菜为主。原因简单,吃不了酸,尝不了辣,压不住咸,忍不了苦,没办法了。 大厨阿油是广东人,家乡菜自然最易上手。而我作为上海人,本帮菜成了乡愁。此外,除了淮阳菜及杭帮菜,老上海最欣赏的就是粤菜了。我祖父曾说,老早(解放前)家里请客,请一个广东师傅来做台面,那是最扎台型(有面子)的了。 粤菜特别讲究口彩。就像我们之前介绍的“核桃虾球”,粤菜馆里往往称之为“合桃沙汁虾球”。这里的“合桃”,是指原颗核桃如双掌合并,取其百年好合之意,因此是嫁娶喜宴的桌上常客。 2° 中国人讲究美食。一来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二来食色性也,很多人好这口,认为是人生一大享受。众所周知,南方产米,北方出面。虽说五谷是指“稻黍稷麦菽”,也有认为有麻而无稻,其实麦这种作物很久之前就被引入了东亚。但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的祖先都是以颗粒状的方式进食主食的,也就是“饭”这个字表达的意思。 所以我们吃过或听过的,有大米(稻)饭,小米(稷)饭,玉米饭,黄米(黍)饭等等。而麦子这种东西,做成颗粒装后,口感相比前几位差远了。既不能像菽,也就是大豆,可以入菜;也不能像高粱一般,适合酿酒。因此虽然出现了很长时间,一直不被重用,地位相当尴尬。直到有一天,我们向西边的少数民族征求意见,才意识到人家吃麦子原来是先磨成粉。这下开了窍了,中原大地面食种类开始井喷,麦子也一跃成为北方的第一主食。 所以吃饭,那是概称;吃面,那是特指。 米又分很多种。记得小时候,上海的粮店除了糯米和白面之外,还有大米与籼米之分,倒是小米很少见,而珍珠米(即玉米)更是在小菜场里才能买到。大米颗粒饱满、口感软弹,籼米纤细僵硬、不易下咽。马路上做粢饭糕的基本都用的是籼米,除了便宜,油里一炸都硬梆梆吃不出来。没想到若干年后,时至以吃粗粮为风尚的今日,籼米却几乎绝迹了。 3° 米的吃法也有区别。那时泰国香米进入上海,很多人家都开始尝鲜,却发现用原来的方式去煮,口感真不如大米,因此火了一阵,也就淡了下去。上海本地有一种菜饭的做法,就是烧饭时米中加入青菜,讲究一点的会放些咸肉粒。由于青菜中会出水,煮出来的菜饭会比白饭更糯软,而糯软才是我们认为米饭该有的样子。 后来到了纽约,尝了很多粤菜,才明白香米的正确用法,是烧而不是煮。如同我们介绍的煲仔饭,粒粒分明,颗颗蘸汁,入口带来的满足感,与糯软绵滑的放松感,是截然不同的。 4° 我们在未来的厨房中,除了经典粤菜外,也会和大家分享一些米面粥饭类的精品。简便易学而又高大上,最关键的是美味。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