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正确,才是取胜之道

July 11, 2021 0 Comments 4 tags

今次是短兵基础的最后一期,我们主要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握法和把法,以及对国内龙泉刀剑制作行业的一些现象说些自己长久以来的看法。 《短兵基础》第八期——握法与把法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视频: 短兵握法,指的是在同一位置上,如何根据不同动作,进行有效地抓握器械的方法。它有一定的通用性,也有各类器械自己的特殊性。我们在视频中介绍的握法,同样适用于短棍和其他圆柄类器械,但对于前端过重过大的形制,实用性有待验证。 一般而言,握法中食指与小指往往虚握,形成中间紧两头松的手形,有助于灵活操控和及时变化。同时,这种方式可以避免握手僵紧,在需要双手持械的情况下,配手变后手握把,在助一臂之力的时候,不会因两手相互不协调地使劲,造成歪斜抖飘等问题。 把法,是指持械手在器械上的不同位置进行移动的方法。在我们这个系列中,并没有突出的把法变化,但是在练习刀法时,由于刀体重心不断变化,握刀中 一些小位移在所难免。因此,如何自然地调整和让位,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关于龙泉刀剑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折磨着我们。我们一直想好好地说一说这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情况。没有称手兵器来练习,练习效果会大打折扣,更甚者会练偏练乱。刀剑制作业者,必须会一点传统器械,必须理解武者对于器械操控使用中一些细微方面的期望,才不愧制匠身份。如同毛笔制作者,要不会书法,不可能做得出让人一笔春秋的名毫。 本系列以单刀为例,向大家介绍了短兵最基本的一些练习方法。如果大家有问题,欢迎给我们网站留言,或加入公众号留言给我们,谢谢! 希望喜欢短兵或刀术的朋友,多多给我们留言哦。谢谢。 请关注微信公众号“神蒜文话” WeChat ID:SpiritualGarlic 我们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习武与实战

July 26, 2019 0 Comments 4 tags

作为《传统武文化基础》的最后一期,我们聊一下武术的本质——技击,以及如何看待它的问题。 《传统武文化基础》第九期——出手不凡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平心而论,传统武术已经脱离实战很久了。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未来我们会合大家具体分析。这里要说的是,习武的原本意义,或者说最初的检验手法,就是实战格斗。虽然这个目的已经不再适合于每个人,但是格斗技击,其实并不都是人们以为的那么残酷血腥,它也可以是很有意思的。 当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习武更多地是一种自我修为的锻炼和提升。学习传统武术,既可健身养生,又可学的一技之长。若得机会,一时技痒,也能来上一段助助兴,是个一劳多得的好事。因此,我们不以实战为唯一目的。因为不同目的形成不同方式,但是你得了解缘由、明白道理,才能真正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九期节目,为的是向大家介绍一些基本知识,做一些浅显的解释。希望对大家在未来接触传统武学的时候,能够有所帮助。 如有问题,欢迎联系我们。 《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技击与拳理略说

June 20, 2019 0 Comments 4 tags

终于发布新视频了~~~ 《传统武文化基础》第七期——技击与拳理略说(上)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传统武文化基础》第八期——技击与拳理略说(下)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之前几天都是在重新发布我们之前的视频,本来应该在前几天开始发布《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的最后三期,但实在好忙,一拖至今。大家多多包涵。 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关于技击与拳理的一些联系和思想。众所周知,传统武术的本质是实战。练武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两个部分,练和用。练为增强和保养,用为消耗和伤害。传统上,练是为用服务的,一切以用为本。过去的实战,例如战场或械斗等,关键是在保护自己的同时,对对方进行有效的杀伤,因此就必然会有方法和窍门。这就是拳理。虽说拳理也是传统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细节上,针对练功、表演,或实战等不同目的,也有不同的侧重。所以,如何正确的理解其中的含义,就颇为值得玩味了。 这个视频,只为讨论一下拳理中一些常见的本末关系,目的是希望大家发散思想,不受固见所左右。明白练习的目的,目的不为自我陶醉,而是应该回到根本中来。 《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你绝对没听说过的武术奥秘——呼吸与气口

May 6, 2019 0 Comments 4 tags

这次和大家分享的是习武之人很少听说过的一个话题“呼吸与气口”。(就这个话题而言,真正了解其中奥秘的人可以说非常少。世上大概也就不到30人吧…本来呢,当初写视频中介绍的那些内容的时候,本精是准备留给自己入室弟子的,现在就便宜我们的关注者了。) 我们先来说一下呼吸。 传统武文化基础第六期——呼吸与气口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呼吸,在各项运动中都很有讲究。最常见的跑步,比如现在比较流行的长跑,对于呼吸就有各种各样的要求和标准。本精曾有一个50岁左右的美国白人同事,几乎一周跑一次半马(半程马拉松,21公里)。他说,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出符合自己的呼吸和步伐的节奏。如果你平时去健身房运动,遇到练长跑的人,不妨在一边跟着他/她的步伐和呼吸一起跑,你可能会觉得轻松得多,而他/她可能会觉得你很讨厌… …. 马拉松运动的起源——公元前490年的古希腊时代的马拉松战役。雅典士兵菲迪皮德斯由马拉松平原跑回雅典报捷,活活跑死。 那么对于传统武术,呼吸又有什么奥密呢?正确的传统武术练法,无论哪家哪派,都应符合一个原理,叫做“慢拉架子快打拳”。这是什么意思呢?所谓慢拉架子,就是说动作运转衔接的过程要放松,要体会身体各部位的配合。快打拳,就是指攻击时要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之势如破竹的速度,一触即发。而呼吸,就在这一慢一快之间进行转换。要是一套拳,每个动作都要快,快快快,那就不符合阴阳。或者,你没练对,因为没找到隐含的阴阳来。这是要伤身的。 (其实“慢拉架子快打拳”后面还有一句,但和我们这里说的没多大关系,有机会再说。) 既然动作需要呼吸配合才能有效,才能提高。那么反推之,破坏对方动作就能加强伤害。更进一步,让对方跟着你的计划来呼吸,就能任你予取予求。听起来是不是很爽?但是做起来会不会很难呢?很不负责任地告诉你,不难! 想知道吗?请先确定自己已经关注了我们“神蒜文话”的公众号。确定之后,请找张椅子坐好并扶稳把手,因为真相是很可怕的! 心理学中有一种治疗手法,叫做催眠(Mesmerism / Hypnotism)。常见的是拿一块古老的挂表或者吊坠,一定要是金链子或是银链子,物件外表要有镂空带神秘图案的那种,否则没有效果。(别跟我说拿根布条栓个土块?那样看多了不会晕只会吐。我们不是做物理的单摆等时性实验!)然后开始在被催者眼前等高的位置做单摆运动,让对方眼睛跟着吊坠走。哦,对了,千万记得自己别看~~ 现代人体魔术中仍能看到西方早期催眠那种神秘莫测的痕迹 据说,在反复了千百次的眼珠运动后,被催者会进入一种潜意识的世界。(现实中我没见过,你们要是召唤失败别找我。什么祝由术、导引术、自我暗示、亲和力、恍惚解离等等,我什么也不懂的~)我们要分析的是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因为这个和武术中调动对方呼吸的原理很相似。 会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本精认为,是因为大脑受暗示的瞬时性。催眠是利用反复一个现象,让大脑进入放松的状态。而武术中的方法是利用下一个攻击的突然性和意外性,打一个反应差。这在拳理中叫做“慢打迟”。 具体的做法,就是进行有意识且有设计的组合连续进攻。这种技巧在大多数格斗术我们都能发现,例如拳脚组合,左右变换进攻等等。在传统武术中,这样的组合就是我们常说的手法。一出手就是一揽子计划,不管对方客户怎么变,都有应对之策,直到将对方拿下。一般的情况,可以利用手法的熟练度形成的速度,造成“快打慢”的情况,留给对方一定的节奏,主动诱使对方往一个方向走,然后关门打狗。 (虽然我一直在避免举武术动作的例子,但有时这也确实是我能想到的最简单直接的方式。) 举个例子,传统套路五花炮中有个手法,叫做“出手打眉梁,入手打中堂”: 先用左平摆拳,击打对方左眉骨太阳穴; 若对方架挡,则左手下压,右拳攻击对方鼻梁; 若对方再挡,则左手从右手下穿出封採对方手臂,同时右拳下翻击打对方心窝口。 战术来说,就是前两下攻击上部,使对方集中注意力于自己头脸,最后重击中部软肋。类似的手法绝非少见,而是传统武术中这样的算计和套路太多了,以至于大家都忽视了这些真正有用的东西。 怎么样,要调动对方是不是一点也不神秘了?但是要能在实战中用出来,还是需要经验和累计的。 至于“气口”,且听我们下回分解。 《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拳谱秘籍里最常见的话题——刚与柔

April 25, 2019 0 Comments 4 tags

纽约刚进入了春季,就开始有了夏天的感觉。天气变化差异很大,时冷时阴。万物一复苏,本精就开始了今年第一季度花粉过敏的痛苦生活了。 树打了个喷嚏 据说花粉过敏和喝牛奶拉肚子(原因是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的现象,都是代表一个人在美国长期生活的一个变异标志。反正感觉就是眼睛鼻子喉咙挤在一起挠痒痒,头痛伴随思路无法集中,让人哭笑不得。 (美国人过敏种类繁多,症状之多、品种之奇,让人叹为观止…) 今天是我们《传统武文化》第五期——“刚与柔”的发布。作为一个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粉丝,我们在这次的视频中引用了他在《射雕英雄传》中的一个关于类比:“刚不可久,柔不可守”,并且在视频中也加了一些2018版《射雕》的镜头,以此向刚刚离开我们的武侠小说一代宗师致敬。 传统武文化基础——第五期:刚与柔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刚柔的话题,大概是大家平时听到的关于传武理论中讲的最多的话题。究竟什么是刚呢?横眉怒目、咬牙切齿就是刚了吗?那柔又是什么呢?难道就是用意不用力吗? 金刚,讲的却是柔情。 其实金庸先生之所以能成一代大师,是因为虽然他没有学过武术,但对于武学的理解是有一定层次的,这得益于他的文学造诣。不少武侠小说家只会大段大段地抄拳谱拳论,而一些新出场的人物才介绍完如何如何牛逼,后一页就被秒了。这种简单的文字对砌,基本没有自己的思想内涵。金庸先生却不同,虽然早期也有借鉴拳谱的情况,但中后期的创作立意,明显高了很多。比如说“无招胜有招”,比如说”九阳神功”这种可以将任何拳术化腐朽为神奇的内在功法,都与现实中传武的一些说法理念相似。所谓刚柔,按金庸先生的说法,可以简单理解成前者是个瞬间量,后者是个过渡量。刚与刚之间,靠柔来转化。柔与柔之间,靠刚来释放。 金庸先生的“侠”文化,与真正的武文化仍差别巨大 刚与柔,只是阴阳在传统武术中一种具象形式,但却是几乎每一本讲拳理的古拳谱都绕不开的话题。有一些谱甚至将其单列出来作详解。比如螳螂拳中就有“八刚十二柔”的说法,既是拳理,又是招式,配合具体情况,刚柔互生互克,就牛逼了。 既为阴阳,那依然脱不了阴阳互相蕴含转化这个特点。因此,明晓刚柔大义,就能体会拳劲的吞吐。转化到意识上,就能体会对战时精神上的伺机与压迫、惊悚与笼罩、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等等感觉。 (本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武术中最基本的朴素辨证——阴与阳

April 17, 2019 0 Comments 4 tags

《传统武文化基础》第四期——阴阳之辨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多多点赞,多多留言哦 这年头,基本上是个地球人,就知道太极图是东方文化的代表。阴阳的概念,实在是太普及了。这不,有些国家还把它画在了国旗上。人家可能是觉得颜色单调,还给两条鱼上了色,却把鱼眼给扔了。乍一看,有点像广式早茶桌子上的双拼酱碟。 (双拼酱一般为花生酱配辣酱或番茄酱) 关于武术中的阴阳,那可是老生常谈了。练武的,要是没听过阴阳,出门你都不好意思和人打招呼。拳脚一进一出,那就是阴阳。嘿嘿,怎么样?就是这么任性。 其实这点玩意,真不用扯什么“阴阳两仪”。只要找个对立的词,甚至更直观。比如说什么进出啦、正反啦、好坏啦、上下啦等等。那为什么要用“阴阳”这么有水准的说法呢?难道是套马的汉子套文青吗? 服了…… 免责声明:”套马杆”白酒为赤峰套马杆酒业有限公司注册商标 别说,还真可能是。男子风流,女子好球。高大上,是自古以来男青年们所渴望的。大家要是身边有朋友是武术爱好者,你可以折节咨询一下。憋半天,要能迸出个“阴阳转换”来,就已经算得有思想有内涵了。剩下的嘛,你懂的… 算了,本精不卖关子了。现在就揭晓,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以前那些武人采纳了“阴阳”二字呢?其实主要还是为了装逼…(读者:你还来~~)真正的目的,主要是用来表达下面两个原因: 第一点,还就是“阴阳转换”。但是先别忙,此非彼也。阴阳鱼的图像,静有静的意境,但是真正的精华在于转起来。(话说古代没有动画片这个东西…)转起来的阴阳鱼,那才真正的活了过来,眼睛就有了神。 阴阳转换,狭义地说,就是动的本质。你自己单练,就是一个人的动作变化。多人实战,就是一群人的整体变化。 鱼眼那两个小圈才是精华。我们可以粗浅地认为是阴中阳和阳中阴,真阴真阳静态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不是又觉得玄了?没关系,想象一下棉里裹铁的感觉。给来上一下,叫都叫不出噢。 (我的眼里只有你,只有你让我无法忘记) 因此大家想象一下,阴阳双鱼转起来的时候,那是一种什么样的风骚…所以说,我们东北角的傻邻居,给你抄都抄不对,唉… 第二点,是因为“阴阳对立”。任何个体,相对于其他个体,会有一个自身定位。个体本身内部,也有彼此关照对立的情况。阴阳对立这个概念,并不会因为整体或个体是静止还是运动而消失,最多只会在不同对立系统中转换。因此,明阴阳,才能辨虚实哦。 所以说,阴阳两仪,贵在对立,动之极也。 《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武学中的数字(下)——《传统武文化》第三期

April 9, 2019 0 Comments 4 tags

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我们的《传统武文化》系列今天发布第三期啦~~~ 《传统武文化》第三期——从零到十的变化(下) 国内优酷视频地址: 国外YouTube地址: 这次还是继续上一期的话题,和大家聊一下数字从六到十在传统武术中的主要概念,以及做一些简单举例。结合上次的内容,我们可以大体勾勒出传统武学的其中一种原始理论框架。这种框架并非独属于某家某派,而是长期以来武术前辈们不约而同形成的一个核心向的技术思想体系。他们力图用直白的罗列、朴素的语言和精简的方式,让自己的东西更加丰满立体,更容易被后学掌握理解。但同时他们又很保守,为了避免精华落入非人之手,往往会在描述上可以模糊。只有真正的身体力行的传承者,才能破开模棱两可的层层迷雾,正切解读其中的含义。 除了一些比较常见约定俗成的说法,我们认为,数字概念在武文化中的解释应有其独立性和适用性。因此,介绍最主要的观点,但又不局限于此,是我们贯穿始终的方式。理解主次的同时,了解一些其他方面和细节,也有助于拓宽认识。通过比较和总结,才能做到较全面的触类旁通。 虽然我们是从零开始往十讲解,但武学的修习却是反过来的。这是一个漫长认识和体会地过程,不过别有一番风味哦~~ 《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武学中的数字(上)——《传统武文化》第二期

April 2, 2019 0 Comments 4 tags

大家好!《传统武文化》第二期发布啦~~~ 这一阶段,我们尽量每周发布一次新的视频。如果大家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希望可以关注我们、加我们微信或群聊。在每篇公众号文章的最后,我们都会贴出联系方式,谢谢。 对于上次丹田的简单论述,还是有不少朋友说太学术了一点。那我们这次就再简单一些,这两期的话题,是传统武术中的数字。本期讲解从零到五,下期是从六到十,向大家略微介绍一下这些数字在传统武术中对应的一些常识。 《传统武文化》第二期——从零到十的变化(上)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这里需要和大家解释一下。可能有不少概念我们在生活中都接触过,会比较熟悉,但是传武中的意思,与其他还是有区别的。武术讲究临场反应,实际情况瞬息万变。对于一些要求,不是散诸于无形,而是精简到极致。从这个角度,即使是某些较为相似的概念,与道家衍生的术数,中医讲究的佐辅,也还是会有理解层面和应用方向上的不同,不应一概而论。当然,它们都是借用《易经》中的一些概念来作为理论依据,因此出现旁证也不足为奇。 这次设计的内容还是相当基础的,一些概念仍然停留在抽象层面。而武文化中数字蕴含的意义,也并不局限于此。如果以后有机会,我们会结合一些具体情况,再向大家作介绍。谢谢捧场~~ 《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带你进入真正的传统武文化——神蒜第二系列开始连载啦~~~

March 26, 2019 0 Comments 4 tags

让大家久等了!!!暌违两周,我们也在不停赶制。之前说过,有些计划不及变化,我们也在做调整。再加上阿油今天回国,为期一个月。因此有一些额外的工作需要处理,所以之前承诺的第二个系列直到今天才和大家见面。 俗话说,止戈为武。但字面下的意思,却一直未被真正解析。大众的理解,不是潇洒飘逸、高新难美,就是阴阳八卦、故纸堆臭。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对于“武”的既定看法,另一方面则是未窥堂奥者实难深入,形成了目前一些流于表面的理解和难以为继的话题。 其实武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武学,与国学类似,是可以真正用之去理解中华文化的本质的。也就是说,武可以入道。它的外在浅层表现为武技,而内在的最终是一种合于道的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方法。在每一个层次,都有明确的对应与定义,是以体悟为本的修习方法。 我们“神蒜文话”所在做的,就是将武学这门传统文化拨开迷雾,一层层清晰地分析给大家。这一系列,我们想和大家谈一谈武文化中的基础。 另外,武文化,绝非武侠文化。前者是一种思辨方式,有清晰独立的理论体系,有归纳总结的技术核心,也有可反复实证的自我辨识。后者则是一种以个体形式出现的人文现象,游离于社会形态之外。两者完全不是一个东西。 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发布神蒜文话的《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目前定为九讲七篇。所谓基础,是指不需要体悟,即练武,也能明白的一些话题。第一讲以大家耳熟能详的丹田为主题,与各位聊一下丹田在传统武术中的作用和意义。希望大家能给我们多多留言和关注,谢谢!! 《传统武文化基础》第一期——浅析丹田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