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刚进入了春季,就开始有了夏天的感觉。天气变化差异很大,时冷时阴。万物一复苏,本精就开始了今年第一季度花粉过敏的痛苦生活了。
树打了个喷嚏
据说花粉过敏和喝牛奶拉肚子(原因是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的现象,都是代表一个人在美国长期生活的一个变异标志。反正感觉就是眼睛鼻子喉咙挤在一起挠痒痒,头痛伴随思路无法集中,让人哭笑不得。
(美国人过敏种类繁多,症状之多、品种之奇,让人叹为观止…)
今天是我们《传统武文化》第五期——“刚与柔”的发布。作为一个金庸先生武侠小说的粉丝,我们在这次的视频中引用了他在《射雕英雄传》中的一个关于类比:“刚不可久,柔不可守”,并且在视频中也加了一些2018版《射雕》的镜头,以此向刚刚离开我们的武侠小说一代宗师致敬。
传统武文化基础——第五期:刚与柔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刚柔的话题,大概是大家平时听到的关于传武理论中讲的最多的话题。究竟什么是刚呢?横眉怒目、咬牙切齿就是刚了吗?那柔又是什么呢?难道就是用意不用力吗?
金刚,讲的却是柔情。
其实金庸先生之所以能成一代大师,是因为虽然他没有学过武术,但对于武学的理解是有一定层次的,这得益于他的文学造诣。不少武侠小说家只会大段大段地抄拳谱拳论,而一些新出场的人物才介绍完如何如何牛逼,后一页就被秒了。这种简单的文字对砌,基本没有自己的思想内涵。金庸先生却不同,虽然早期也有借鉴拳谱的情况,但中后期的创作立意,明显高了很多。比如说“无招胜有招”,比如说”九阳神功”这种可以将任何拳术化腐朽为神奇的内在功法,都与现实中传武的一些说法理念相似。所谓刚柔,按金庸先生的说法,可以简单理解成前者是个瞬间量,后者是个过渡量。刚与刚之间,靠柔来转化。柔与柔之间,靠刚来释放。
金庸先生的“侠”文化,与真正的武文化仍差别巨大
刚与柔,只是阴阳在传统武术中一种具象形式,但却是几乎每一本讲拳理的古拳谱都绕不开的话题。有一些谱甚至将其单列出来作详解。比如螳螂拳中就有“八刚十二柔”的说法,既是拳理,又是招式,配合具体情况,刚柔互生互克,就牛逼了。
既为阴阳,那依然脱不了阴阳互相蕴含转化这个特点。因此,明晓刚柔大义,就能体会拳劲的吞吐。转化到意识上,就能体会对战时精神上的伺机与压迫、惊悚与笼罩、随时随地,无处不在等等感觉。
(本图片来自网络,如有版权,请与本公众号联系)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