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心各处——平念住缘的一些其他方法

June 16, 2020 0 Comments

今天是真源师叔“神蒜禅话”的第六讲。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以下为录音转换文字: 大家好,我是真源。接着上次讲。 3)系心鼻端。即静修时,把意念专注于鼻端。这个方法可以对治散乱的问题。不过也不宜常用,以免气血上涌。 4)系心于地。即静坐时,把心念专注于所坐的地下。这个方法可以使气血下行,又能使心念超出体外。刚开始学习静坐的人,毫无依靠,不能安定,所以也不宜常用。 5)系心于脐。即静修的时候,把身体调整端正后,将眼、鼻、脐三点连成垂直线,把心念专注在脐下(小腹丹田都可以)。这个方法,也可使气血下行,可以经常练习,是一个比较稳妥的练习方法。 今天就讲到这里,再见! 真源禅师 健禅合一 大成修鉴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谈谈对于柔韧性的看法

November 18, 2019 0 Comments

记得小时候还在国内读小学时,每天早上运动课堂里都有热身活动和压腿拉筋。那会儿年纪小身体柔韧性好,各种压腿都做得有模有样。 后来搬到美国读书,上体育课时压腿拉筋没少做,还加了腰背和手臂上的伸拉练习。看来各个国家对于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都大同小异。 目前在美国大部分流行体育运动对身体柔韧度都有一定的要求,特别对于高强度剧烈对抗运动,例如美式橄榄球、篮球、拳击等,柔韧性是常规练习的项目之一。许多从事这方面的运动员,多少都有练习伸展或瑜珈等方式,来帮助他们身体肌肉放松,同时亦提高身体的协调性。 其实传武当中各大门派都有身体锻炼柔韧的方法,可惜不太被人重视。现在大多直接学习套路,而忽视了这个基础练习。以前这类功法都统称柔功,当然啦,也会有一些牛X名字。比如以下这套功法,只要是中国人基本上都听过—— 《少林易筋经》。 没错,《少林易筋经》其实是综合了外功练筋骨和内功练气血的一整套功法。不过功法虽好,阿油却不建议初学者自己看书练习,万一走火入魔就会成为绝世魔头喽。 对于有兴趣锻身的朋友,阿油建议大家可以从基础开始练习。记得每次锻炼之前先暖身,再拉筋压腿。拉完筋后,可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继续,比如我们在《盘龙抻拨法》和《拳术基础》中介绍的那些啦。以后我们还有更多的锻练功法。只要大家不弃,我们一都在。 (请关注我们哦!) 一定俗话说,人老腿先老。下半身承载了我们身体的运动形式,但灵活度方面却远远不及上半身。从现代医学角度来说,经常拉筋压腿,可以防止腿部过早衰退,保持身体活力。 腿部不适会造成各种不便 同时,柔韧性对于经常运动的人士更为重要,它是身体爆发力和协调性能够最有效地工作的基础。大家可以留意一下,如果每次发劲后有肌肉疼痛感,有可能是发劲过猛,有可能是协调性,根本原因也许就是柔韧性的问题。一些小伤痛小问题短时间看不出什么大问题,长期累积就会积重难返。 因此,我们专门和大家分享关于柔韧性锻炼的话题,希望得到大家多多指正。欢迎大家阅读完文章后帮忙转发,让更多的人受益,谢谢大家支持。 《柔韧性练习》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健康生活,从腿开始——《柔韧性练习》系列第一期

October 31, 2019 0 Comments

近期我们收到很多朋友的问询,尤其是看了第三个系列《拳术基础》后,不少人都对腿法练习很感兴趣,但对于如何增强自己身体的柔韧性却不了解。对此,我们再次对发布计划进行了调整,单独做一个《柔韧性》的系列,和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经验。 《柔韧性练习》第一期——腿部柔韧性(站立) 国内优酷视频: 国外YouTube: – 1 – 首先还是要称赞一下愿意尝试的朋友,你们都是健康生活的真爱粉。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拉筋压腿是件很痛苦的事情。怎么说呢?我们的看法是,对也不对。如果你只是被动地去练习,而且只是一味蛮拉硬掰,那绝对生不如死。但如果你是主动地去增强自己这方面的身体素质,并采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其实也没多大痛苦。因此,锻炼柔韧性的关键,在于你是否明白如此做的必要性,以及是否掌握正确的练习方式。这就是我们要帮大家解决的两个问题。 – 2 – 通常我们的上半身比下半身更灵活,而下半身比上半身更有力。随之而来的问题也显而易见,也就是下半身、或者说腿部的柔韧性,对于普通人而言,是很容易缺乏锻炼的。因此,我们柔韧性练习的内容,就从腿部开始。 练习柔韧性,第一步是要让身体热起来,我们称之为“暖身”。其关键是,需要让之后所要抻拉抽缩的关节或部位得到充分的舒展和活动。这里我们强烈建议大家采用柔和放松的暖身方式,而不是紧张剧烈快速搞定。 首先,我们可以按上一系列中介绍的各种直摆型腿法进行低强度的练习。(《拳术基础》中“正踢与侧踢”、“里合与外摆”两期) 然后,当我们的髋关节和腰胯韧带得到了充分的活动和预热之后,建议采用如下“左——右”和“前——后”的摆腿方式: 左——右 前——后 这个方法可多练,始终以放松腰胯为要点,在此基础上以腿部摆动来带动髋部练习。 – 3 – 暖身放松之后,我们可以开始进行传统意义上的“压腿”练习。压腿,传统武术中也称为“耗腿”。顾名思义,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积累的。本质上,压腿的目的是为了在姿势定型后,松开身体各类不必要的紧张,包括因为支撑或平衡而带来的各部肌肉和韧带的负荷。通过长时间的固定姿势练习,让身体慢慢适应这类消耗,开始学会放松,才能真正起到柔韧性的增强锻炼。 下面是最常见的正压腿与侧压腿: – 4 – 除了视频中提到的一些要点和注意事项,还有一个很容易被大家忽略的问题,就是压腿动作的规范性。 正侧压腿的区别,并非体现在腿部本身,而是腰胯的方向。正压腿,需要正对前方,而侧压腿,则是朝向左右。但是,这种方法如果练习不当,很容易造成韧带拉伤或腰背肌肉劳损。因此,除非你有武术或舞蹈等基础,我们建议大家采用适合自己的角度,循序渐进,不可心急。 – 5 – 最后和大家分享一句我们师父的说法:功夫不是一天练得的,病痛也不是一天形成的。为了享受美好人生,练一分得一份。从现在开始吧。 如果有任何问题,欢迎大家给我们留言来询。 下期预告 第二期《坐式压腿》 敬请期待!! 《柔韧性练习》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哆嗦的前世今生

August 15, 2019 0 Comments

每一个动作,都有窍门。 神蒜精 哈喽各位,在炎炎夏日中,大家有没有感受到我们神蒜一族努力传播健康与文化的诚意呢?如果有,请向周围的人推荐吧~~~ 在每一个系列的首播时期,我们一般会采用周末上传新视频,然后下一周的中间两天(周三或周四),向大家做进一步的说明。这样的作息,是为了让愿意尝试的朋友们跟着视频动两天,有了身体的直观感受,对于理解之后的解释会更立体一些。如果尝试后愿意进一步学习了解,那就是对我们极大的认可了。 当然还是要声明一下,不想动的朋友一样非常欢迎。因为我们是介绍传统文化,而不是在教授任何东西。神蒜主创们认为,让大家了解知识、理解根源,远比精通熟练更重要。因此,各位完全不需要有任何压力,开心就是健康。谢谢大家支持。 说了这么多,今天照例,又到了本精一本正经地向大家解释一下弓马转换动作背后的目的的时间了(好一句思维顺畅条理清晰的长句啊…) **************** Spoiler Alert!! ***************** 弓马转换的奥秘,在动而不在静。点解? 这个动作与上一期弓步与马步的区别,在于步型转换中的协调,而非最后的定式。下面需要很牛逼的想象力,请准备好和我们一起让子弹飞… 我们先将冲拳的动作比作枪弹射击,手臂是子弹,身体是枪。 把整个弓马转换冲拳的过程拉长放慢来看: 如果上一期讲的是子弹在飞行过程中,需要利用来复线(Rifling) 运动平稳弹道,以及击中目标时的杀伤效果; 那么这一期讲的就是在出膛前的撞击底火点燃发射药,产生高压推送弹头发射加速的过程。 来复线——也称膛线105毫米战车炮炮管剖面 具体过程如下:     撞击底火,点燃发射药。     发射药燃烧向四周产生高压,由于密封状态,集中于前向推动弹头与弹壳分离。     发射药继续燃烧并产生高压,作用于枪膛内产生膛压,将弹头贴靠膛壁,以膛线槽引导弹头开始做自转陀螺式运动(来复线运动)。     弹头与枪口分离,发射药继续燃烧至尽,推动弹头加速到最大,然后受空气摩擦开始动能下降。 早期火枪没有膛线,称为滑膛枪由于枪膛口径必须大于子弹口径,因此精度不足 结合上一次公众号的文章,我们可以发现: 中轴(包含脊柱)如同枪膛(必须直); 腰胯拧转如同发射药燃烧产生动能。 枪弹射击在同种子弹的情况下(你的手臂不会换),不同的枪型会产生不同的杀伤效果。同样,如何提高子弹(出拳)的杀伤力,取决于采用枪膛内部的击发方式和过程,也就是身体的运动方式。 综上所述,弓马转换是最简单的一种练习身法变化动态中那一瞬间全身各部位的配合度的方法。(就不断句,哈哈…) 《传统拳术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习武第一堂课——基础中的基础

August 8, 2019 0 Comments

《传统拳术基础》系列上周末开篇了。第一期是原地的出拳练习,大家有没有一起做做看?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功夫嘛,就是这么一拳一脚练出来的。But,我们主要是给大家展示和介绍一下传统拳术的最为基础的内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依样画葫芦,你们会发现,真的做起来,其实不容易哦。不愿动的朋友也欢迎,毕竟动手动脚怪累的,只要明白就行,理解万岁嘛。 对于拳术基础,我们挑了六个话题,基本涵盖了传统武术中最开始的阶段和最主要的方面。大家都知道武术种类繁多,门派琳琅满目。没有明师传授和自己多年不辍的练习,再与他人交流互补,基本摸不着边。这中间的门道,比起古玩收藏之类来,不遑多让。 (深吸一口气)有带楞的,带刃儿的,带戎绳的,带锁链儿的,带倒齿勾的,带娥眉刺儿的。 所谓各师各法,各找各妈…哦不对,各扎各马。在这个系列中,我们向大家介绍的这些内容,是一些通用的方法和道理,基本上外家拳各派都遵从了这类方式。以前武术界老师给学生第一堂课调架子开练,差不多就是这样,俗称“开拳坐桩”。 开拳后,师兄指导是常有的事 回来说说这第一期的玩意。老实说,这东西真练好了的人也不多。大家可别小看它,除了我们上次文章中和视频中提到的作用,其实还有一个运动习惯定型的目的。虽然弓马步冲拳没有实战的效果,但是它的魅力在于“正”。在“正”的框架下练习上半身的前向中线发力,和下半身腿部的负荷训练。要想上下身相连,腰胯必须要松活,但在腿部力量出来以前,这是无法体会的。 下一期我们会介绍弓马步转换,展示身法变化中的中轴理念,这是在第一期基础上的进一步。希望大家能够理解本期内容,循序渐进,我们周末见。 《传统拳术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武术的真正本源精华——武文化

April 13, 2019 0 Comments

对于我们“神蒜文话”公众号所一直推广和宣传的“武文化”理念,相信还是有很多人并不理解,或者认为和传统武术没有区别。今天是周末,伺候完了老婆儿子,本精就静静地给大家好好解释一下。 首先要明确的是,何谓传统武术?这里要向那些对武术并不了解的朋友说声抱歉,是我们没有介绍清楚。我们所说的传统武术,是指传承清晰、理念完整、拳械齐全的民间传统武术。这与中国武协官方大力推广进奥运的国家规定套路武术有本质的不同。传统武术在国外被称为Traditional Kungfu,国家规定套路武术被称为Contemporary Wushu。两者之间的区别之大,好比铁人三项与艺术体操,完全不是一个类型的东西。一个追求实用效果,一个注重动作好看。比如旋风腿,前者练习注重的是启动的突然性、腿法的杀伤力和身法的防守反击角度,后者关心的是如何跳得更飘逸,如何把转身的动作从360度变成720度,或者落地时如何接一个劈叉。同一个动作,前者可能叫走马双扣,后者可能叫马步压肘;同一势刀法,前者叫举火燎天,后者叫跪步架刀…… 河北尚式形意拳刘俊峰先生的顺步崩拳(运动中攻击意味明显) 2016年全国形意拳套路冠军的顺步崩拳(原地低马步,对方早跑了) 简而言之,传统武术是原汁原味的招式技法。要判断你学的是不是传统武术,其实非常简单: 问题一:每个动作你都知道用法吗? 其次,传统武术也不同于散打拳击等现代的擂台搏击术。擂台搏击是一种现代的体育运动,它背后的民族传统文化含量很低。就像满汉全席对比快餐,如果从吃饭的首要需求——填饱肚子出发,快餐有效地多。这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可以说10年、20年后的搏击技术会比现在的更有效。因为给定规则下,技术体系内一定会存在一个最优解,所有不同的风格一定会慢慢汇聚成十分类似的情况。但这个有效的角度是技战术和训练,而不是思想内涵。 传统武术背后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这些底蕴使得它形成了一个庞大复杂的体系,我们称之为武学。它的实用性虽然目前不被大众接受,只是时机不对。这也是我们想一点点给大家介绍的。 问题二:每个动作你知道了用法,但你用得出来吗? 如果对于第一个问题答案是肯定的传武人有80%,那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敢肯定的人,可能只有不到5%。 问题三:如果传统武术的不能打,还有传下去的必要吗? (传统武术的真正敌人——武文化掠夺)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想先说一个例子。如果你有几件汉唐时期样式的衣服,估计很少有人有勇气将它穿出去上下班工作会客,因为这和奇装异服没什么区别。但如果一个设计师,将这些衣服中的元素提炼出来,和现在的流行服饰进行适当地结合,你愿不愿意穿呢?这些元素不光能和现在的款式结合,相信和50年、100年后的款式也能结合,永远也不会过时落伍。 这些元素就是文化,或者说文化脉络就隐含在它们之中。根本原因不在于是圆是方、是云是彩,而是人们心底里对于同源文化的一种自然认同感和亲近感。 日本以文化保留完善著称于世。在每年都举办的全日本古武道大会上,很多流派的现状令人唏嘘,技术水平令人啼笑皆非。 不少朋友知道我们师兄弟学的一门主要传承是太极梅花螳螂拳。螳螂拳在武林中以手法精妙著称,二十世纪前,成书的拳谱就有至少七本。仅拳中摘要六段,就有三百六十手,变化万千,拆拳讲解起来,几乎将人类能想到的各种攻击、防守、转换、承接,都算计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梅花二字,指的是每手五连,如同梅花朵朵,令人自顾不暇。拳谚云,五膀三节进,八刚十二柔。门内拳术至少十五套以上,同时器械也非常可观。刀枪剑戟各有体系,更有独门双手剑术,既合古谱,又为近代双手剑之始。 但是,我们一招都不想讲。不是保守,而是招式本身并不是我们想说的文化。我们和所有其他武术公众号最大的区别在于,我们讲的是原理,是根本,是那些别人一知半解,却最关键的基础。这是一种方法和思想,是合于我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光适合习武之人,更对于一般不练武的朋友也会很有帮助。 外调身息,内养文化。摆脱困扰,享受生活,才是有智慧的人会选择的。 《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继续我们的数字之路——武学中的四和五

April 6, 2019 0 Comments

上次写了一二三,希望大家还没晕,今天就继续我们的掰手指头数数字。 先说一点,我们在基础系列讲的是大方向,因此在解释三和四的时候,注重的是最主要的,对于细节不在意。比如说,形意拳种的三尖照、四梢齐,与三才四象比较,讲的是意念。虽然也重要,但只能算锦上添花,并不是正途与歧路的区别。所以在介绍中,我们不涉及这些东西,不够高大上嘛~~ (所谓三尖照,即鼻尖、指尖、脚尖,行拳时要上下一线。四梢齐,指的是发为血梢、甲为筋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动作发劲要力透四梢,就可劲发丹田。这些要求有一些具体练法,目的是形成上下一体,从而求得整劲。还是这句话,以后有机会再说吧。) 上回说到三,这次从四开始。四的具象,最重要的是四象。四象者,在武术中就是方位上的前后左右。这个东西很有意思,还记得之前我们说过的“执着己身一无是处,离开己身无处可求”吗?我们的己身是在坐标系的中点呢?还是在四个方位点上呢? 四象向下细化衍生了八卦。但还有一个人们不注意的地方,就是它与七星的关系。四象永远是正的,而七星永远是斜的。四象练的是步法,七星练的身法和打法。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战术。这两个需要智慧和练习,光靠学是很难的哦。 五主要就是指五行了。金水木火土,相生相克,大家都熟悉,这里就不多说了。武术上主要对应的是一些拳理(包括器械)中生克原理的基本思想。比如高不压、低不架、提按相随等,以及相应的手法变化。 高不压:对方对我上盘劈击,我不应使用下压的技巧 低不架:对方对我下盘挑击,我不应使用上架的技巧 提按相随:用提撩进攻,可跟按压;用按压进攻,可跟提撩 就这样吧,so much for today. 拜拜~~ 《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让你见识一下真正的武学——武学中的一二三

April 5, 2019 0 Comments

关于武学中数字的话题,视频中因为时间的关系,只是将一些基本概念做了一个铺垫。今天有心情,和大家吹个700字的。 不说零,先说一。因为不明白一,也就说不清零。一,其实说的是某些特定的状态,是我们反复琢磨的一个循环中所能达到的极限。在体认和实证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从一种极限出发,尝试另一种方向上的极限;有时候需要找一个中间的灰色平衡。这种情况,往往是当我们一条路走到尽头才会出现,是需要自我反省、自我突破的转折点。伴随而来的自我否定和调整的阶段会很痛苦,但也能也会很过瘾哦~~ 如果说,一是极致的静态状态,那么二就是极致的动态状态。武术讲动,但武道却立足于静。所谓静为躁君。一个划着黑白两色的陀螺,尽管在转动时我们看到的颜色是灰色,但与真正纯灰色的陀螺相比,两者并不时一个层次的东西。相较而言,不自然、不光滑、有瑕疵,怎么都不够,总是缺了点。 我想静静,动动是谁? 自三开始,之后的数字是具象的。三的作用是理解万物可能出现的各种形式,也就是推衍规律。具象在武学中,就是身体各部位和关节的运动本质,并用以理解它们之间劲力气血传输的根本规律。这对于养生健身尤为重要,因为运动伤害的关键并不在于速度快慢,而是运动方式的正确与否。一个错误的方式,就算再慢,重复练习之后肯定也会造成问题。因此,理解身体各部位协调工作的方式,是非常重要的。 说到这里,假如我们用数学中集合的概念去类比的话,一是集合中的空集和全集,二定义了元法则(所谓元法则,就是定义法则的法则),三提炼出集合中除一之外所有其他元素,都符合的潜在的正则表达式。(The regular expression implicitly satisfied by all elements except the extreames.) 一二三,构成了集合本身——零。 所以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下牛逼大发了吧?哈哈哈… 别多想,我瞎掰的。大家跪安吧。 对吧? 《传统武文化基础》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最复杂的养生健身方式——写给站桩的朋友

March 3, 2019 0 Comments

这两天和群里不少朋友聊天,有大成拳的同门,有对于养身很感兴趣的网友,也有一些对于传统武文化好奇的朋友。大家不约而同谈起了同一个话题,站桩。 站桩这个东西似乎很有名。有名的原因是很多与传统武术有关的题材中提到过它。它被认为是养生的经典,而且练功夫的就应该随时随地可以做个马步蹲蹲。站桩这个东西似乎也很神秘。神秘在于在江湖中流传着它是一切的本源,但真正能说明白、做正确的,只有那些传说中的大师才行。 作为传统武术练习者,本精对此感到欣慰,但也费解。欣慰在于,大家的基本认知总体来说还是正确的。费解在于,站桩是一个系统工程,并非简单要求,何来基础之说? 可能不少关注者已经知道,我们师兄弟二人为大成拳传人。在传统武术界中,没有一个门派像大成拳那样将站桩提升到如此重要的高度。但这么多年练功的心得,使我们越来越不敢忽略桩功,同时也越来越不愿复杂地看待它。 为什么?简单而言,站桩是一个身体自我的调节过程。既不应不足,也不该过度。桩功本身不复杂,但你要在桩功中求得的东西可以很复杂。也就是说,是练习者人为地将站桩赋予了不同的意义。这可以是没有止尽的。 说到桩功不复杂,其实它的内在要求很多。许多人可以如数家珍般地罗列出十七八个注意点。对吗?都对。但按这些要求去练,你是不会成功的。原因特别简单,四个字,以管窥豹。 它是一个状态,这种状态只要对了,那些注意点自然就有了。他们是现象,而不是方法。那方法是什么呢? 其实不少群里大成同门已经意识到了,就是我们介绍给大家的《盘龙抻拔法》。当然,抻筋拔骨只是方法其中之一,可以认为是练习站桩之前的身体要求。换句话说,我们“神蒜文话”做的,就是在解密传统武术中精华。 看到这里,那些喜欢站桩的朋友,何不试试我们的《盘龙抻拔法》?我们会带领大家一点点揭开传统武文化中那些精华的。毕竟,给你一条鱼却不解释,你是学不会如何打渔的。 请使用优酷(国内)或YouTube(海外)观看系列视频,关键词“盘龙抻拔法”系列。国内优酷视频地址: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A1OTIyNzIwNA==.html?spm=a2h3j.8428770.3416059.1国外YouTube地址: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eSfxB8WbbQ&list=PLURg6Ona4cdBj7KezNifyoabrpiPr7RQA 《盘龙抻拔法》系列 神蒜文话 倾情出品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

传统武术的真正敌人——武文化掠夺

February 28, 2019 0 Comments

今天继昨天的话题,来谈一个比较严肃的问题,即文化掠夺。何谓文化掠夺?简单而言,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注册成自己的文化财产,形成文化知识产权领域的剽窃或抄袭。最著名的,莫过于近年来韩国利用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国家不熟悉东方文化的历史和关联,对于我国端午节、孔子、中医等一系列的历史文化掠夺事件。 我们为什么要谈这个问题?因为武文化方面,世界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小规模的文化知识掠夺,并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第一次的武文化掠夺,源自唐代。倭国(当时还不叫日本)由于白江口海战的惨败,开始向唐代派遣遣唐使。于是,双手刀的工艺和使用技法流入倭国。八百年后,倭寇作乱于我浙闽沿海,使用的就是改良之后的双手刀,即倭刀。 白江口海战——唐军/新罗军 vs. 倭军/百济军 第二次的武文化掠夺,发生在宋代。火药技术被通过通商,流入阿拉伯,并被用于抗击欧洲的十字军东征,继而流入欧洲。三百多年后,欧洲工业革命,生产力大幅上升。而我国历经元代与清代的禁武政策,虽有明代神机营火器一时异彩,但终不及欧洲社会整体的变迁带来的创造力和影响力,最终被长枪大炮攻破国门,开始了近代一百五十年的屈辱史。 阿拉伯人制造火器 欧洲骑兵使用的手持火枪 明代神机营所用的鸟铳 第三次的武文化掠夺,发生在一百年前的民国。当时世界上的较为完整并成体系的格斗流派,除了日本流传的古流剑术与相扑、泰拳以及我们中国的传统武术之外,其他的传统武技都已式微。柔道、跆拳道尚未出现,空手道刚在东京流行,拳击虽已起步,但各方面都十分稚嫩。其他诸如蒙古跤、击剑、菲律宾刀术(Kali/Escrima)等,不是依附于其他模式,就是已经退化成贵族间的附庸手段。当时的中国,虽国力羸弱,但武技方面仍是世界顶级。拳脚器械,名人辈出。 一种早期的拳击技巧——blow,介于现代的直拳与摆拳之间。源于1867年的教材。The Science of Defence: A Treatise on Sparring and Wrestling, 1867, Edmund Price 第四次的武文化掠夺,发生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李小龙的出现让西方人眼前一亮,从此明白除了穿着道服的空手道以外,真正的东方武技根源在中国。各国纷纷派人交流学习,学成之后,回国并非推广的是中国武术,而是各立山头,各执一词。于是,俄罗斯的systema,以色列的krav maga(国内称马伽术)等等纷纷登场,再是现在红得发紫的巴西柔术(BJJ),都号称自己的东西,却不说其中的内容,有80%来自于东方,来自于中国。 而我们呢?今天的西方搏击文化向我们反向输出,是因为在过去一百年里,没有多少中国人守护过真正的传统武术文化。而我们“神蒜文化”今天所做的,就是为了五十年后,传统武术仍旧能够传承下去。精华也好,糟粕也罢,至少,他们向我们学习的时候是全盘接受的。 神蒜文话 专注原创 解析真正的武学精义 致力于传统健身养生与武文化的传承 发微信给watermoon99a加入相应的微信群